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云锋 高乃英 周媛)“最高水平的大学等于最自由的大学。”10月21日,原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张楚廷教授做客我校“致远计划”名家讲坛,畅谈“假如我还是学生”。
校长张昌民、党委副书记朱业宏与千余名学子汇聚东校区大礼堂,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张楚廷教授主要围绕“大学历史”、“我与学生的关系”、“大学里的本位问题”三个内容展开。在讲述“大学历史”时,张教授谈到大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学生的大学,教师的大学,校长的大学,政府的大学。他提出了校长与学生的关系是要求者与被要求者的关系。他说:“我从不要求学生干什么,我想知道的是学生希望我干什么?”他通过列举一些事例,说明自己作为校长从不要求学生,而是首先考虑学生的感受。在课堂上,他对待学生的态度总是在“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了吗”和“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两种表述中选择后一种陈述方式。他认为,无论是辅导员,还是校领导,只有做到考虑学生的感受,学校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张楚廷教授的观点深深吸引了莘莘学子。在谈及学校的“钱、时、物、人”时,他说,这些都要围绕“学”字,即钱为学所花,时为学所用,物为学所置,人为学所先。他认为,大学应该是课程的超市,提供尽量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大学最主要的目标是,保障自由,享有自由,扩展自由和创造自由。最高等的大学等于最自由的大学。越是自由的学校,其教育是越高等的,自由+求知=创造。人与动物不同是因为人可以更聪明、更智慧。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变得更高大、更高尚,全面发展是学生的权利。他引用了哈佛大学校长的一句话,“把学生培养成他们想要成为的人”来说明学校要个性化,一百个学生要成为一百个样。
报告会接近尾声时,张楚廷教授与现场的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表达了对长江大学及长大学子的美好祝愿。
(编辑 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