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全面开展农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 农学院全力培养新时代“三农”人才

发布时间:2022-03-09 作者: 浏览次数: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领域,凸显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高等农林教育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进程中处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地位。湖北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需要培养大批新时代农科人才。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长江大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在此背景下,2013年,农学院率先获批湖北省首批“试点学院”改革项目,担负起“人才培养试验区”任务。以此为契机,针对学生专业思想不牢、人才培养模式不优、双创教育体系不全等突出问题,学院全方位构建厚德尚农育人体系、全流程再造一流本科教学体系、全要素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经过8年多的实践探索,在专业思想、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育人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均取得显著建设成效和示范效果。

全方位构建厚德尚农育人体系

依托校内外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实施“三农思想引领工程”(大国三农、长江三农等),打造“农科特色育人品牌”(昆虫宴、种子画展、兴农文化节等),通过师生“六相育人法”(相识于自然、相融于生活、相知于谈心、相长于课堂、相伴于成长、相思于未来)、教师“三进三访”(进宿舍,访学生思想状况;进食堂,访学生生活状况;进课堂,访学生学习状况)、学生“三访三学”(访学长学姐,学做人做事方法;访青年学者,学成长成才经验;访知名专家,学科研治学精神)、“1+3固本计划”(为每位新生配备1名学业导师、1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等师生共融活动,组织“三维一体社会实践”,引领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

全流程再造一流人才教学体系

为培养新农科人才,遵循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突出“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二个结合”(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实现“三个重塑”(重塑育人理念:以现代农业岗位胜任力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导向;重塑培养方案:按学术研究型、技术服务型和社会管理型分类制定;重塑课程体系:结合现代农业需求,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增设“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农业电商”等课程);打造“四个课堂”(第一课堂为室内课堂,重在打造金课;第二课堂为田间课堂,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课堂为企业课堂,重在校企协同育人;第四课堂为云端课堂,重在拓展教学资源);促进“五个改变”(学生角色:信息被动接受者变为信息加工者;教师角色:单向输出者变为知识组织者;教学方法:系统讲授变为师生交互;知识来源:书本课堂变为多元获取;教学工具:黑板变为“多媒体+”);推行“六步监控”(约束→检查→诊断→反馈→整改→提升),培养新时代一流农科人才。

全要素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构建了“三导协同、三早三进、四级同创、四方联动、六维保障”的双创育人模式。“三导协同”指由咨询导师、创新导师和创业导师协同育人;“三早三进”指引领本科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和早进试验田,对大一新生推行“课题组轮转见习制”,组织学生进入不同课题组开展为期1-2周的见习体验;“四级同创”指由院级、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创项目共同支撑双创活动;“四方联动”指学校总体推动、学院具体实施、企业深度融合、师生全员参与的双创教育格局;“六维保障”指从政策、资金、师资、课程、平台和服务等六个方面保障,整体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成效显著,示范效果明显

成果自应用推广以来,尚农思想深入人心,育人效果明显提升。学生专业思想日趋稳定,三早三进全覆盖,双创项目参与率68%,发表论文72篇。撰写社会实践报告2000余篇,学生获省级及以上表彰108人次,继续深造涉农院校占比89%,涉农领域就业率92%,用人单位满意度95%。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课程体系更加优化。师资结构逐步合理,博士化率95%,留学占比43%,教指委委员3人,湖北名师1人,获省部级奖励156人次。新增省级一流课程7门,慕课5门,交叉课程7门,教研论文112篇,教材26部。获首批国家卓越农林计划2个,省部级双创平台8个,双创项目279项,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9个,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国家级2个、省级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3个。示范引领效果明显,推广应用反响良好。成果在校内9个专业推广,应邀在作物学会年会交流经验,被中青网等媒体报道700余次,被10所兄弟院校借鉴。(农学院供稿)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