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把歌声留在青色草原——记湖北援博专业人才、博州歌舞团声乐教师聂贞萍

发布时间:2012-11-30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聂贞萍在今年博州举办的广场艺术节上演唱《洪湖赤卫队》

如果称她是百灵,那是一只用啼血真情吟唱的百灵!

如果称她是老师,那是一位用肺腑真心教学的老师!

□通讯员 李云清 张 卫

“援疆就是要不辱使命。既然选择了援疆,就应该无怨无悔;既然来到了博州,就要把它当做荆州。博州就是我的家,博州人民就是我的亲人!”11月23日,笔者在聂贞萍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就为这“不辱使命”,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声乐教授聂贞萍抛下年迈的双亲和正上学的儿子,离别自己的学生和舞台,从富庶的江汉平原湖北省荆州市来到新疆边陲小城,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传授给了博州的弟子。在担任博州歌舞团声乐教师的一年里,她指导的学生中两位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1位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1位考取了西安音乐学院。她以严谨的教学、扎实的业务演绎了一位援疆干部牢记宗旨、倾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唱歌是自我享受”

今年45岁的聂贞萍有诸多头衔: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学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荆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荆州市第三届政协委员。但她最喜欢的,还是被人称作聂老师!“我从小就喜欢唱歌。我的歌首先是唱给自己听的。在任何场合,歌声从我嘴里飘出来,我自己都很陶醉。对于我来说,唱歌是自我享受。”人前,聂贞萍从不掩饰自己对歌唱的喜爱。

自16岁参加工作起,聂贞萍的歌声就与舞台结缘,哪里有演出哪里就有她的歌声。她曾荣获文化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独唱二等奖、全国首届职工歌手大赛民族组一等奖、文化部第五届全国群星奖铜奖、湖北省文化厅楚天群星奖银奖、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荆州市音乐艺术杰出成就奖。她的独唱《背篓情》曾在中央电视台1987年元旦迎新年晚会上演出,她演唱的《金梭和银梭》也曾在中央电视台1989年庆五一晚会上征服过听众,她的身影甚至一度活跃在乌克兰、韩国等国际舞台。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在博州是鲜见的,可提起援疆,她仍会谦虚地表示:“我来援疆,也在学疆。”

援疆一年来,聂贞萍不但倾其所能把自己所学留给了这里的学生,而且也学会了不少民族歌曲的唱法,她用蒙古族语言演唱的蒙古长调《旋风鸟》被同事誉为“比蒙古族歌手还正宗”。

“舍不得您走”

声音位置往上走!好的,上去,再上去,有感觉了吗?唱这个作品时想象一下,在满池的荷塘中,你划着小舟,闻着醉人的花香,看着满眼的荷花,沉醉在美景中。所以头两句要唱出甜、腻的感觉,‘水’要给一点装饰音,你听我唱——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和着伴奏,聂贞萍眼睛微闭,身体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轻轻摇摆。

在博州歌舞团声乐教学琴房,歌声从眼前这位中等身材、披着卷发、不施粉黛、衣着质朴的中年女性唇齿间流出。这歌声,能让你恍惚入梦!“发声技术始终为表达情感服务。”课上,在声乐艺术百花园中痴迷耕耘了近30个春秋的聂贞萍耐心地向蒙古族学生图木嘎反复阐释这一要义,不时示范生动而极富表现力的歌唱,使图木嘎逐渐领略唱歌要达到“咬字清晰、气息通畅、音色透亮、行腔自如、韵味醇厚”。

每每她的课都能使学生享受到这样的听觉盛宴!

其实,这只不过是聂贞萍再普通不过的一节课!

博州歌舞团有11位独唱演员。一年来,聂贞萍采用一对一的授课形式,坚持每周给每位独唱演员指导,针对他们的声音特点认真备课,在保存他们各自演唱风格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歌唱潜力,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声音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怎样练习可以得到解决和提高。“自从聂老师上课后,我们的歌手进步很快,她不但传授知识,还和我们成了朋友,真的不想让她走。”博州歌舞团总导演代曼说。“从前我一直用自己的本色嗓音演唱,唱高音时不知道如何用力,现在掌握了一些技法技巧,唱高音很自如,多亏了聂老师。”唱民歌的演员乌尔娜这样说道。“聂老师,你的指导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们真的舍不得您走。”国家二级演员图木嘎直言。

博州歌舞团的声乐演员都是博州的明星,他们当中有的已出版个人专辑,有的在国内国际声乐比赛上获过奖,还有“海归”。援疆任务即将结束,面对即将返鄂的聂老师,这些明星表达了发自肺腑的真实朴素的尊重。

“博州情未了”

援疆前,周围的同事和朋友都在质疑:她放得下吗?

是啊,“远离富饶的荆州、告别亲密的爱人、抛开年迈的父母、放下知己的朋友、舍弃都市的生活,来到了距家乡万里之遥的西北边陲小城,作息时间、生活习惯、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全部在刷新。可奇怪的是,自从我来到博州,一次都没有梦到过家乡。倒是国庆节回了趟家,却梦到了这里。”聂贞萍这样表达她和博州的“不了情”。“记得我在这里上第一堂课时,为了了解他们的声音,我请他们一人唱一首歌,唱完了我也唱。我刚一唱完,乔龙巴特就说,‘聂老师,我怎么感觉上辈子我们就认识一样,好像就是我们的姐姐来了。’下课后,欧青说,‘老师,你的课上得太好了,我要请你吃饭。’和乔龙巴特、欧青、巴音巴特吃饭时,他们一人给我敬了杯酒,还每人给我唱了首歌,我当时很奇怪——‘吃饭还要唱歌吗?’但听了他们的歌后我知道,我已没有办法拒绝这杯美酒,这是来自草原的真诚问候。后来,我也唱歌,他们也跟着唱,唱着唱着就跳起了舞。”对于初到博州的记忆,聂贞萍刻骨铭心。“刚来时我还担心,到了新疆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怎么办?这里风沙大,自己能不能适应?来到这里才发现这些担忧多么可笑。是这些同事和学生给了我自信。来援疆,我的性格变化很大,也算完成了人性的修炼。这段援博的经历,把我的人生变得更美好了。”说这话时,聂贞萍的眼里流露出淡淡的从容和宁静。“记得有一次乘公交车时,一个小伙子在我前面,他一只脚都踏上车了,一扭头看我年龄比他大,他硬是收回脚让我先上,我感觉这里民风太淳朴了。”谈起援博的收获,聂老师说,“同事之间关系很好,上下班打招呼,周末大家一起去‘嗨皮’,像个大家庭。而且我的身体健康了,心情也愉悦了,我会把这份快乐带回去。”“2012年对于我来说是最鲜亮的一页,此页闪动着我人生轨迹中崭新的词汇:援疆队员、博尔塔拉、歌舞团声乐老师……翻开这一页我感到光荣!感到自豪!感到骄傲!青色草原博尔塔拉处处洋溢着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对于在江汉平原长大的我来说,很渴望去吸吮这个英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现在我学会了很多草原歌曲、本土原创歌曲以及精河蒙古长调,一方面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演唱曲目和教学曲目。可以说这些动听的旋律已经融进我的血液,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尽情地高唱,要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歌声认识博尔塔拉、向往青色草原、爱上这片热土。”聂贞萍在工作日志中,这样描绘她的援疆生活。“虽然即将返鄂,但,我和博州的情未了。我会把我的歌声留在这里。”说话间,聂贞萍满眼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蓝天下,远山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肃穆,似在告诉人们,有一种声音,从不会离去;有一种情感,一旦拥有就难以磨灭!(原载《新疆日报》2012年11月30日第八版)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