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知音风华】黄彦铭:执着于深海的不懈追求

发布时间:2021-07-06 作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 万文婷

曾经在《Nature Geoscience》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海归博士黄彦铭副教授是地物学院近年引进的人才。本硕博连读、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的他,本可在毕业后安稳工作,但对学术的更高追求,使他毅然选择更具挑战的生活——出国留学。在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求学的6年时光里,他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在这一领域初展锋芒。

往返200公里的学术之问

初来美国,面对全英文、快语速的专业授课,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小伙儿有诸多不适。但为了跟上这里的快节奏生活,他花费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对他来说,加班加点是常态。别人花费一天时间完成的作业,他就花费3-4天去拿下它。“虽然每学期只有2门课程,但是感觉每天都好忙,超负荷运转。不过坚持一年下来,情况就会好很多,特别是原版英文专业书籍和外文文献的阅读。人生是个学习的过程,坚持就会有收获。”他说。

徜徉于美国的顶级学府,在全球最前沿的学术交流聚集地进行再深造,他时常感叹科学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密密麻麻的课堂笔记,凌晨2点依然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带着他饮食上并不习惯的三明治和汉堡包,在图书馆一泡就是一整天。

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导师——William Sage教授。老师温和而又谦逊的处世态度,执着坚韧的学术品格,都深深影响并塑造着他。一年后,由于导师工作地点变更,他们见一面都变得异常困难,但空间的距离并不会拉远学术的碰撞和交流。5年来,除了和导师视频会议外,他会定期驾车200公里,往返休斯顿和卡城,只为了弄懂、弄通研究中的某些小问题。就是在这无数次的交流和碰撞中,他的研究成果初具雏形。

“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他很负责,最开始都是他开车来回跑这200公里,后来他事情多,就是我去找他了。思想还是需要碰撞的,有时候我们也会有激烈的争论,但是真理不就是在反复的论证和实践中产生的吗?所以这200公里的驱车,还是很有必要的。”

看待世界的好奇之心

在黄彦铭模糊的记忆里,幼年时看过的那本《百科全书》就是打开他认识世界大门的启蒙钥匙。曾经无比向往那片蔚蓝海域深处,也曾从小立志要当科学家。“我现在做的研究也主要偏向发现类,我们现在对海洋知之甚少,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他说。在既定的教育背景和思维模式下,如何始终保持儿时对待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始终怀有质疑精神去看待世界,是他始终在追求的人生态度。

刚来美国的第一年,他便参与了团队的科考航次。在远离大陆的一个月里,信号也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才有。没有嘈杂的人群,没有新鲜的食物供给,只有一艘执着于深海探索的科考船只在碧波浩瀚的大海上孤独前行。“我记得行业内有句话说——每次出海,就是把生命交给了大海;然而我们依然义无反顾,因为每次出海也是离自然最近、最接近答案的时候。”

那次的出海经历让他记忆犹新,虽然经历海上颠簸、晕船不适、狂吐不止,但他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下来。由于到行程后期,每天只能吃泡面和已经打蔫的苹果,以至于他在下船后因营养不良而在医院调理了一段时间。即使是这样,他还是积极参与了第二次出海科考。他说:“每次出海带回来的数据实在是太珍贵了,这些一手的最新数据是我研究结论的重要支撑,我必须去把它们找出来。”

正是带着这种对世界最初的好奇之心,他才不惧风浪,勇往直前,执意探索那片深海秘境。

反复雕琢的工匠精神

“我来学校后发的三篇顶级期刊论文都是博士期间打下来的基础,一篇文章要改五六十遍才投出去,其中两篇文章的审稿时间都超过一年之久。当时我的导师也问我是否急于毕业,但我觉得还没到时候,研究成果只是初具雏形,还需要好好沉淀,好好打磨,所以我在美国求学6年。”黄彦铭回忆道。

他用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来做学术,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地走稳科研路,他说:“有时候我感觉做科研并不依赖于智商有多高,而是在于是否具备持之以恒的态度。”面对研究的众多领域和分支,他始终执着于洋底高原形成机理的研究,在大方向下融合多学科的交叉和贯通。“我们现在在做的是极具开拓性和挑战性的新模型研究。我敬畏传统,但也不拘泥于传统。有可能我们花大量心血和时间提出的新模型在未来被证明并不是完全合理的,但至少我为后面的科研提供了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太平洋西北海域的海水依然惊涛拍岸,海岸这边的大陆上,一位年轻老师正在为探秘这片海域而不懈努力着。


黄彦铭,男,山东威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教育厅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2004年9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海洋大学本、硕、博连读。2012年01月至2018年12月,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就读于Texas A&M University海洋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9年02月至今,于长江大学武汉校区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利用地震勘探、深海测深、重磁勘探等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大洋中脊扩张过程、洋中脊-地幔柱相互作用、海山形成机理、地幔动力学等。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4项。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Geoscience》《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JCR顶级期刊论文3篇。提出的关于洋底火山形成机理的新模型受到地球物理学界广泛关注,国内《科学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湖北日报》以及国外《National Geographic》《Newsweek》、《Science Daily》诸多媒体争相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报道。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