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荆州日报刊发消息,11月23日上午,为期两天的长江大学非遗传承与文化自信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商“非遗传承与文化自信”。这是对非遗领域学术研究的一次重要推进,也是研究非遗传承与文化认同关联问题的新开端。
论坛以“非遗传承与文化认同”的内在关联为核心议题,聚焦高校非遗传承的路径与方法,高校非遗传承与地方文化保护,非遗传承与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视野下的非遗研究等问题,将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放置于学术、历史、多民族国家、非遗运动、海内外等多重语境和视角中进行讨论。会议期间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75篇论文,得到了全国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30家高校和机构的支持。
晚上7时,“金秋戏曲校园行暨长江非遗学社十周年”戏曲专场晚会在长江大学东校区大礼堂举行,荆河戏、马山民歌、京剧、鼓盆歌等非遗戏种轮番绽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们需要被不断传承和发展。”表演京剧《沙家浜》选段的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松说,“京剧、昆剧其实都是由荆河戏衍生而来,如果没有传承与发展,我们就看不到这么多优秀的文化继承。”
据悉,2013年,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经湖北省文化厅正式授牌成立。6年来,学校依托此平台,一直致力于荆州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传承与研究,取得了斐然成绩。(学生记者 涂新星/摄)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