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方含之/文 涂雷/摄)10月18日,第十届生态文明审计理论创新发展论坛在我校东校区举行。论坛由生态文明审计学术联盟、山东财经大学与长江大学共同主办,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审计署、西南财经大学、兰州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30余位专家、权威期刊主编齐聚荆州,共话生态文明审计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

开幕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锋致欢迎辞,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表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审计机制的科学保障。长江大学依托经济与管理学院、洪湖实验室的研究优势,在流域治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领域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全国生态文明审计学术联盟理事长、山东财经大学王爱国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旨在汇聚政产学研多方智慧,深化生态文明审计理论创新,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主题报告环节,6位专家先后作大会报告。审计署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原司长李凤雏作《“十五五”时期生态文明审计“双轮驱动”路径: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的报告,强调要通过制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监督-治理-发展”良性循环;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作《ESG:二元格局、审计主体与市场分置》的报告,建议构建国家审计引领的“三位一体”体系提升审计质量与独立性;兰州大学杨肃昌教授聚焦《重视土壤可持续性审计》,呼吁将土壤可持续性审计纳入审计范畴,建立地力保护台账制度;王爱国教授作《构建生态文明审计自主知识体系的一点思考》的报告,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审计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人工智能技术;审计署审计科研所郭鹏飞研究员解读《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作用,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实现高水平保护》,提出国家审计必须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南京审计大学廖林教授阐释《从“价值守护”到“价值创造”:内部审计赋能企业社会责任的双重路径研究》,探讨了内部审计如何从“价值守护”走向“价值创造”,赋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平行分论坛,围绕“生态文明审计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ESG研究”及“综合研究”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随后举办的期刊论坛上,《宏观质量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会计之友》《东岳论丛》《经济与管理评论》《财会通讯》6家学术期刊的资深编辑,围绕生态文明审计研究热点、论文选题方向与投稿规范等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审核 裴潇 编辑 杨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