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7月16日下午,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滕方振教授应邀做客“长江讲坛”,在武汉校区学术报告厅以“从编辑的角度谈如何在顶尖地球与行星科学期刊发表论文”为题,为能源学部师生带来学术报告。校长刘勇胜,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球科学学院负责人,2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

作为国际地球与行星科学顶级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联合主编以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副主编,滕方振从编辑的角度分享了这两个顶级期刊的稿件平均接受率以及中国学者在这两个期刊的投稿情况。

滕方振随后针对不同期刊稿件处理的流程展开详细解读,并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分享了稿件审稿进度快慢以及接受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稿件被拒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如何回应审稿人意见?滕方振还从编辑、审稿人以及作者的角度,对编辑决定稿件录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滕方振强调,在竞争激烈的科研环境下,我们要始终关注自身稿件所处学科方向的前沿性及创新性。不同的研究方向,我们要关注分析方法、科学结论或者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与广泛性,才能让自己的稿件脱颖而出。他也提醒广大师生,要相信自身科学研究的价值,更有信心地应对同行评审过程。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就中英文学术期刊投稿过程的各种问题向滕方振教授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滕方振教授则耐心而细致地解答了大家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刘勇胜代表学校向滕方振教授赠送了“长江讲坛”杯,学生代表向滕方振教授献上了鲜花。
滕方振,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系副主任,同时担任环境学院Maggie Walker讲席教授,美国矿物学会(MSA)、美国地质学会(GSA)、地球化学学会(GS)和欧洲地球化学协会(EAG)会士。现任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联合主编,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JGR-Solid Earth,、American Mineralogist、Science Bulletin、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s副主编,并任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和Science China编委。
滕方振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大陆地壳的组成与演化、壳相互作用以及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迄今已在Science、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Treatise on Geochemistry、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ry、GCA、EPSL、Geology、Elements等期刊发表同行评审论文160余篇,H-Index=67,总引用次数超过14300次。(资环学院供稿 通讯员 王浩宇/摄)
(审核 夏小平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