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胜杰
“个别道路口,别说车开不过去了,人走过去都困难。”校园内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让师生“怨声载道”。
但在最近,这一问题却迎刃而解,怎么做到的?
原来,这与学校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密不可分。小到民生实事,大到学校发展,结合学习教育,学校建台账、出实招,用学习成果指导和检验工作,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注重学以致用 “干货”课堂提质又增效
如何让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见行见效,不犯“形式主义”错误,是学校党委启动学习教育工作之初就思考的问题。
今年三月,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明确提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正确处理好开展学习教育与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关系,以学习教育促进工作开展,以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的学习目标。
为了让党员干部从疲于应付、满满当当的学习安排中解脱出来,除完成规定学习内容之外,学校精心制定学习计划,提炼学习内容,让党员干部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干货。
在学校党委读书班,33个二级党组织读书班,313个基层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安排中,学校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等列为重点学习内容。
同时,学校注重深化警示教育。由学校纪委组织,72名党员干部走进江北监狱,沉浸式体验接受廉政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针对违规打牌和赌博、公款旅游、违规吃喝等,发布工作提示,召开专题会议,抓好专项整治与学习教育的结合融通。6月4日,在学校召开的党委常委会(扩大)上,专题研究部署了集中整治违规吃喝工作,学校党委书记王建平亲自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抓严抓实学习教育、抓严抓实集中整治、抓严抓实标本兼治,以违规吃喝集中整治为着力点,一体推进学习教育。
今年恰逢湖北省委部署“干部素质提升年”,学校还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该项活动相结合,突出抓好年轻干部学习教育,通过举办年轻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持续筑牢年轻干部作风建设防线。
学校同时将学习教育辐射到学生预备党员和发展对象,为他们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思想作风基础,推动作风建设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延伸。
通过一系列举措,学校的学习教育既做到了全覆盖,又大大提高了效率。许多党员干部反映,“腾出的时间可以完成更多工作,实实在在地将学习内容转化成了工作实效。”
一体推进学查改 “小举措”见证作风“大变化”
“我准备了183页的PPT呢!” “只能安排您半个小时的发言。”5月26日,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宇波还在争取更多的汇报时间。一来二去,还是只给他安排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好,就按要求办。”
作为校长办公会的议题之一,半个小时的汇报,没有全面总结,没有面面俱到,只讲重点,只有议题干货。汇报结束时,会场竟不由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议也留下了更多时间,用来做研究、做决定。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点开学校官网主页的“一周安排”,不少师生发现,学校的会议变少了,时长压缩了。“这是学校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举措之一。”学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关于精简会议活动的精神要求,学校明确要求办会部门压缩会议时长,会前充分酝酿,及时向分管校领导汇报,不开没有提前沟通的会,不开泛泛提要求的会,会议只邀请密切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参加,做到会议内容和流程都精简高效。
但学校也有会议雷打不动,大约两周一次的“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就是其中之一。“一流学科突破”作为学校今年的重点工作,每次汇报,不少牵头部门负责人表示“很有压力”,因为会议重点“听进展、听举措”。
透过学校主页,师生们还感受到的另一项变化,则是校园网的新闻减少了。但发布出来的稿件,却个个都是“硬货”,减少的则是会议类、调研类的新闻报道,文风也变得更加简洁凝练。“有压力,但我们依然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中关于‘改进新闻报道’的精神要求。”学校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说。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关键在“改”,重点在“实”,目标在“效”。“要让师生切身感受到变化,有效推动工作。”才是检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的具体标准。
学深做实出硬招 破瓶颈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赴各个“双一流”建设高校走访调研,找差距、补短板,形成问题清单,建立集中整治台账,制定切实可行方案,推动相关工作立行立改,奋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往年的人才引进困难学院截至目前已经公示35人,签约8人。”谈起今年的新教师引进,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文星高兴地说。原来的人才引进“老大难”学院、学科,今年为何斩获突破?
原来,在人才引进工作中,部分条件设置仍存在“一刀切”问题。“想要的人进不来,进得来的人不是想要的专业。”导致部分学科多年零引进,甚至还面临人员退休、人才流失的窘境。
为此,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学习教育集中整治台账,通过增设人才岗位、增列引进评审条件等措施完善制度保障,实现精准引才,为一流学科建设注入人才活水。据悉,今年上半年,学校已签约国家级人才1人,另有3人启动入职程序;公示“长大学者”岗位人才132人,其中,已签约89人、已报到74人。
除了“引得凤凰来”,如何让人才更好安心工作同样重要。学校通过广泛开展调研,听取青年教师心声,推动工作即知即改。
今年6月初,校长刘勇胜在武汉校区与近40位能源学部青年教师代表座谈。小到财务报销、生活办公条件,大到实验室平台建设使用、人才评价体系,青年教师们畅所欲言。座谈会前,学校还向各学院进行意见征集,12个学院(部)提交了相关材料,9个学院提出了意见建议。
针对青年教师们反映的问题,学校逐一形成问题清单,并及时反馈给8个相关部门。刘勇胜说,“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突破,离不开一代代青年教师的接续奋斗。”他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要通过优化政策体系,搭建发展平台,完善服务保障,提升治理能力,全方位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在行动,学院也同样紧跟步伐。就在近日,石油工程学院与系所双轨制机构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标志着该院系所双轨制机构改革正式落地推行。在前期调研基础上,该院通过顶层设计机构框架,新增人才引育、设备共享与考核、财经与考核三个决策委员会,重构设立教学系、教学研究中心与科学研究中心,新增产业学院和产业研究院等,推进核心资源统筹联动,促进教学科研提质增效。
同样的,经济与管理学院也于近日举行了教师目标责任状签约仪式,通过“责任到人、目标到岗”的管理模式,将学院发展规划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具体任务。学院创新实施“目标导向+过程管理”机制,制定了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的量化考核体系。
“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体推进学查改,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学校决胜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党委书记王建平表示。
(审核 伍廉松 编辑 杨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