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长江大学论坛在我校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09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晓娥/文 记者 刘健/摄)7月4日至6日,“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同济-长江大学论坛(2025)在我校东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等80余家教科研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前沿话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探学科发展新趋势。

党委常委、副校长许锋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长江大学学科发展状况及本次会议议题。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探索生态安全与生态智慧实践新路径,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彭震伟代表同济大学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学科智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同守护生态安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王桢栋在致辞中提到,本次论坛汇聚了多学科专家学者,期待各位融合跨学科智慧,让古老的生态智慧深度融入时代发展脉络,进而焕发全新生机。

同济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象伟宁教授在先导发言中,以《“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学术共同体的起源与发展》为题,系统回顾了论坛的发展历程,并深入阐释了“生态实践即社会生态实践,生态实践学是研究社会生态实践的学问”这一核心观点。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以沙漠土壤化的原理与生态恢复效果为切入点,分享了创新性的沙漠治理技术与实践经验;东南大学成玉宁教授围绕人居生态景观环境组构,深入阐述了设计在构建可持续人居环境中的关键价值与创新理念;中山大学程相占教授紧扣生态美学的核心命题,系统阐释了生态美学与恢复生态学的互补关系与实践路径;北京林业大学郑曦教授系统介绍了传统水智慧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实践价值;同济大学王云才教授则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对智慧景观的深度画像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与展望。

在为期三天的会程中,共开展特邀报告30余场。专家学者们围绕生态修复、景观规划、流域治理、智慧景观等多个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实践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会议还开设了青年论坛,来自11所高校的15位优秀青年学者展示了前沿研究成果。

闭幕式上,象伟宁教授、程相占教授分别致辞。象伟宁教授希望学者们能记录、传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程相占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随后,论坛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南京林业大学将承办下一届论坛。

论坛由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生态智慧学社(ISEW)等单位联合主办,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承办。

(审核 张威威 编辑 杨云锋)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