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我校师生热切关注,认真收听收看大会实况,并开展了热烈的学习交流。
党委书记王建平:2025年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长江大学将全面贯彻两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聚焦能源和粮食“两个安全”、着力教育和医疗“两个民生”、融入长江大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两个战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投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和发展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新的贡献。
校长刘勇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高等教育发展锚定了新坐标。长江大学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与优势,积极落实两会精神。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推动“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助力行业发展,为解决国家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关键问题贡献智慧与力量,在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彰显长大担当。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颜学敏:《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交叉融合”,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向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双重浪潮,高校当以“大科学”思维重构学科版图。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学科-平台-人才”三位一体的攻关集群;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建设交叉学科创新平台,培育原创性成果孵化器。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起点,以“学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下好国家战略“先手棋”,布局未来竞争“制高点”,让学科建设的中国方案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硬核力量。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何文祥:我们要锚定教育强国目标,系统推进改革举措。聚焦能源和粮食安全,优化学科布局,在前沿领域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创新联合体,强化实践育人,培养复合型紧缺人才;夯实基础学科根基,创新“数理+”跨学科培养模式;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组建创新团队,完善揭榜挂帅机制,赋予科研团队自主权;健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加快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改革步伐;实施教师能力跃升计划,构建“教育家精神培育+数字化教学”双轨培养体系,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教育现代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文星: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始终是引领、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大先生”。我们将紧盯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铸魂育人使命,构建以人才引进、培育、考核、保障为主体,以人才之家建设为支撑的“4+1”人才工作体系,着力打造全链条人才发展生态系统,通过组织重构、机制创新、服务升级三维发力,系统化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一流人才队伍支撑世界一流学科率先突破。
本科生院院长龚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调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本科生院将以AI赋能本科教育教学为驱动力,强化产教协同与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行动,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健康身心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研究生院院长赵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研究生教育指明了方向。面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战略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产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需求,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分类评价、并深化AI赋能研究生教育,加强国际化交流,围绕优势学科优化资源配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导师队伍,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学勤:2025年是国家教育强国建设、湖北重要支点建设的开局年,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决胜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最新指示,紧紧围绕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学校中心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高质量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努力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努力培养满足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
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宇波:石油工程学院积极响应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紧扣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求,秉持“诚信感恩、团结协作、奋进创新、共筑一流”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与创新。在党建引领下,学院创新实施强院机制改革,优化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内部活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广撒博收”与“靶向引进”相结合,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创新团队,加速构建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链条研究体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与油田企业强强联合建立研究院,共建“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攻关机制,力求在国家级平台建设、国家级奖励申报、拔尖人才引育、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突破。
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朱光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这是中国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地球科学学院作为长江大学传统大院,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院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学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交流,争取大项目和资源,为学院师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加强新专业理论和人工智能学习,推进交叉学科快速发展,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农学院常务副院长方正武:两会的胜利召开,为全国人民进一步提振了信心。作为农学人,我们努力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农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聚焦粮食安全,紧盯社会需要、紧盯队伍建设、紧盯农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更好地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贡献力量。
机械学院院长李美求: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教育改革,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各层级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机械工程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聚焦国家能源安全,不断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担当起油气装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使命,打造“匠心之光”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守“匠心”、习“匠术”、明“匠德”,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学院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为绘制教育强国改革新画卷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经管学院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经管+”学科交叉融合、建强跨学科研究平台、加大优秀人才引育工作力度、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数字变革与产业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战略型经管人才,凝心聚力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经管智慧,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经管力量。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宁生:3月5日,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全球科技竞争范式发生结构性变革的今天,在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双一流”建设已成为重塑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抓手。我们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引擎,激发创新改革新动能,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战略,深化科研攻关,将“双一流”建设转化为学校科技力量的“反应堆”,打破知识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湖北省人大代表、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历史系主任卢川:全国两会擘画崭新蓝图,激发全新活力,着实深感振奋。作为省人大代表,我也定会持续提升履职素养,全方位增强履职能力。深入洞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密切聚焦民生热点问题,积极主动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切实履行代表职责。作为荆楚文化的研究者,我将积极弘扬荆楚文化,推动学校与社会深度互动、协同发展,积极助力长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建设与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谌姿: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议程的重要节点,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了解国家发展动态、明确自身使命的宝贵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两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谢作喜: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洋溢着务实奋进,让人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报告指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命科学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等优势,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拓宽科研成果的应用领域,增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潜力,在科技兴农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为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党委书记李波: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师生高度关注今年两会,并就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展开了热议。我们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内在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人文学院党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今年全国两会精神,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弘扬光辉灿烂的荆楚文化,为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荆州市学生联合会主席、荆州市青年联合会常委、长江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信息与数学学院数学12205班王嵘:全国两会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件,也是我们青年学子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契机。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对两会提出的“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充满期待。我将积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挑战杯”国赛金奖团队成员、机械工程学院机械12104班班长兼团支部书记张景涵:全国两会为教育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作为一名热爱创新创造的在校大学生,我深受鼓舞,将深刻学习领会两会精神,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把在竞赛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未来学习和研究中,为学校争光,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宣传部供稿)
(审核 刘长华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