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魏晓椿 韩静 学生记者 吕岑罡 刘子祺/摄)12月21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郭旭升莅临我校,在武汉校区学术报告厅为能源学部师生带来一场题为“页岩油气富集机理探讨”的精彩学术报告。党委书记王建平、副校长江厚顺、科发院、能源学部近400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郭旭升院士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他表示,在页岩气方面,我国实现储量、产量快速增长,在深层页岩气、新层系页岩气、二叠系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并建立了立体开发调整技术体系。郭旭升院士还表示,在页岩油方面,我国不仅在勘探领域取得战略突破,在开发先导试验等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相关经验在三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的应用效果都较好。
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突破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科学认识?郭旭升院士进一步探讨了页岩油气的富集机理。他指出,我国页岩油气呈现“二元”富集特征,沉积环境是富集高产的基础,保存条件是富集高产的关键。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郭旭升院士强调,无论是海相沉积还是陆相沉积,沉积环境差异决定“源储耦合”关系,控制了页岩油气富集类型,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油气“成藏控产”的关键。
郭旭升院士表示,热演化决定了页岩油气流体性质,并与源储耦合和保存条件共同控制孔隙特征,而在烃源岩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孔隙对高产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页岩内总有机碳含量。
针对下一步重点攻关方向,郭旭升院士表示,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起步晚,中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跟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他指出,业界接下来应该继续加大勘探力度,建立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体系,持续深化研究页岩油气富集理论、开发机理、工程技术和重大装备等关键问题。
郭旭升院士认为,攻关CCUS(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大幅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技术,建立页岩油气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技术管理模式是近期即可实现页岩油气开发提速、提效、降本的关键措施。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郭旭升院士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师生问题。
讲座最后,王建平代表学校向郭旭升院士赠送了“长江讲坛”杯,学生代表向郭旭升院士献上了鲜花。
郭旭升,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第四届技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工作。主持完成《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及勘探评价》《页岩气区带目标评价与勘探技术》等国家重大专项科研项目,在页岩气和超深层天然气勘探理论技术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主持发现了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气田,主持发现了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主持钻探了我国首口超5000米、亚洲最深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实现华南火成岩地区深层高温地热资源新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发明专利6项,发表专著4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首届杰出工程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入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海相天然气勘探创新团队”负责人。
(审核 朱光有 何文祥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