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在守正中创新 ——在长江大学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4-09-18 作者: 浏览次数:

     

校长 刘勇胜

(2024年9月18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盈枝的美好时节,我们相遇在长江之畔、荆楚大地,共同见证大家开启人生“进阶”之路的崭新篇章。首先,我谨代表长江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来自海内外的2024级研究生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

“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学校办学88年、特别是研究生教育41年来,毅然肩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各方面彰显出长大风采、作出了长大贡献。

名师荟萃的长大让你们感悟大学之大。“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经过持续建设,学校现有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家级人才51人、省级人才242人、博士生导师225人、硕士生导师1817人,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支撑引领学校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师资雄厚的长大是你们走好创新之路的坚实基础!

自强创新的长大让你们体悟大学之真。科学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学校在聚焦国家能源和粮食“两个安全”、着力教育和医疗“两个民生”、融入长江大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两个战略”中持续科研攻关,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近三年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8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科研到账经费近4亿元,稳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科研强劲的长大是你们走好创新之路的底气所在!

至诚报国的长大让你们领悟大学之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回答“强国建设、长大何为”的时代之问中,学校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为“国家所需”“行业所盼”提供“长大所能”,引领广大师生把论文书写在科技援藏一线的雅江之畔,把汗水挥洒在“春两优长70”“长姜1号”育种的试验田里,把才智贡献在涪陵、恩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群山之中,把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担当作为的长大是你们走好创新之路的自信之源!

同学们!

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写照,也是时代主题的呼唤,赋予了研究生学习生活新的使命任务。我们身处一个创新致胜的时代,只有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进程中迎头赶上,才能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创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接续奋斗的过程,这就需要你们不断形成开阔的研究视野,找准科学的研究问题,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汲取求真的精神力量,在守正中创新。

大学的“守正”根植于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大学精神,体现在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方方面面,为你们走好研究生创新之路注入了用之不竭、受益终身的精神动力。借此机会,我想从弘扬和践行“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长大精神入手,跟大家谈谈对创新之路的体会。

第一,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做追求真理的“求实者”。学问之道,求其放心。研究生阶段是你们深入学术殿堂、探寻知识奥秘、树立人生志向的关键时期,只有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才能在浮躁的社会中安放好我们的本心。追求真理极具挑战!这意味着既需要熟练掌握科学研究的范式,又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定式;既需要深耕自身学科,又敢于向其他学科探索;既需要广泛涉猎国内外研究前沿,又敢于在独立思考中批判和质疑。

我校石油工程学院张菲菲教授2018年加入长大。那时,石油领域正处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从零开始着手建设长江大学智能钻井研究平台和团队,六年如一日地进行科研攻关,最终带领团队开发出了更适合我国油气行业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钻井软件,在三大石油公司实现规模化应用,缓解了国家油气钻井“卡脖子”难题。研究成果被国际领先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公司引入,获2023年度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 Cedric K. Ferguson奖章,成为首位中国大陆地区获奖者,大大提升了我国智能钻井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人民日报》给予他“栋梁之才、为国担当”的高度评价。

真正的学问不是急功近利的产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验证后的真知灼见。希望你们保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展现“滴水穿石”的毅力,不以山海为远,不以日月为限,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力争在科研道路上留下自己的独特印记!

第二,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做勇攀高峰的“进取者”。科研之路,永无止境。研究生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在踏上科研道路之初,你们需要在导师的指引下明确方向,并锚定目标持续攻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确立自己的科研志向。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近年来,学校坚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致力于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攻坚大课题,参与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获批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大力推进荆江实验室建设,中标近亿元的单项技术服务合同大单,全力为大家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做学问,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博入专,步步登攀。希望你们勤学善思、攻坚克难,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痛点难点,挑战学术前沿,勇攀科学高峰,为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第三,知行合一、敢做善成,做挺膺担当的“创业者”。创业之途,与国同行。古人云:“三十而立。”三十岁正是研究生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年纪。所以,研究生的立业和创业应该是和自己的学业、志业密切相关,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伟业密不可分。这要求我们在研究生求学阶段找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结合点,致力于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2020年底,学校主动请缨参与湖北科技援藏工作。4年来,学校援藏工作队共派出100余名援藏师生,打造“组团”式科技援藏新模式,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学科的智力、技术、人才支撑,先后承担重大科技援藏项目20余个,获批科研经费近亿元。团队获评“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团队老师获评“荆楚最美教师”。在学校援藏事迹的感召下,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小青同学今年刚考上博士,就主动申请加入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

新时代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也是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时代。我坚信,你们当中会有更多有志青年和刘小青博士一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上绽放青春之花!

第四,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做爱国奉献的“报国者”。报国之志,贵在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报国”始终是长江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是长大人面向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争做强国建设主力军的真实写照。

今年4月,你们的研究生师姐、我校2004级环境工程研究生高秋英带领团队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创造了石油化工领域首次获得该奖的新纪录。17年前,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高秋英和研究生同学杨祖国一起到中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一线工作,从此像白杨树一样扎根新疆。她把报国志向转化为对国家能源事业的热爱,持续攻克油气管道的各种腐蚀问题,把油气管道穿孔次数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为国家挽回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她的爱人杨祖国也成为油气领域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对技术伉俪成为母校闪耀在祖国大西北的靓丽名片,他们在爱国奉献中成就了大写的人生。

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科学精神,是研究生必备的素养。希望你们在踏进科研之路伊始就立下终身报国的志向,做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忠实践行者!

同学们!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希望你们不管遇到“云遮雾罩”还是“惊涛骇浪”,都能自信从容,坚守科研伦理,永葆科研追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长大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属于你们这一代长大人的卓越贡献!

谢谢大家。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