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学校史是大学传统的积淀、大学精神的承载、大学文化的映照,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文化。
校史文化研究是学校卓越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阶段,学校组织力量收集整理校史文化中那些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串联成为一代又一代长大人的共同叙事,不仅传递出学校的价值观,更是汇集长大精神的历史印证。
我们开辟《时光书笺》专栏,将陆续刊发学校发展历史中的共同故事,旨在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学校建立、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让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学校发展过程,感受学校的历史底蕴,发挥校史的文化教育功能。
希望广大师生、校友积极参与校史故事的收集整理,讲述长大人共同的故事。
□地球科学学院 李建明
原江汉石油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几度搬迁,历经北京石油工业学校、北京石油地质探勘学校、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大庆石油地质学校、江汉石油地质学校、江汉石油学院等阶段,可以说是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一同成长。学校南征北战,砥砺前行,在沧桑中铸辉煌。
1988年是江汉石油学院建校38周年,本科教育10周年。经过近40年的艰苦创业,特别在改革开放的十年中,学校发展迅速,累计培养了2万多名莘莘学子,他们“头戴铝盔走天涯”,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年1月,经江汉石油学院党委研究,决定谱写校歌,并计划邀请著名作家、学校荣誉校友魏巍先生作词。
当时江汉石油学院第二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牟杰(党委书记)、章贻俊(院长)、白光第(副书记)、宗有葆(副院长)、张学义(纪委书记)、凌克宽(副院长)、郑基英(副院长)、马秀奇(党委委员)等。
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中,白光第副书记、凌克宽副院长等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开始,一直与魏巍先生保持着友好联系,因此,组织上决定由凌克宽副院长进京邀请魏巍先生为校歌作词。
长江大学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学科早期奠基人、凌克宽先生的夫人、普通地质教研室教师、现年93岁高龄的徐锡云副教授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校歌诞生过程。
1983年5月魏巍(左)与原江汉石油学院院长章贻俊合影
1988年1月,凌克宽先生受组织委托,进京请魏巍先生为江汉石油学院校歌作词。魏巍先生热情地接待了凌克宽副院长,并且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学校的请求。在聊到校歌的作用时,同是二野军政大学学员的凌克宽先生同魏巍先生一起,两个战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曾经激励无数热血男儿奔赴抗日、解放战场的军政大学校歌: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在激动之中,魏巍先生主动提出,培养石油战士的学校校歌应该由军人来作曲,并决定由他亲自去请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著名指挥唐江先生谱曲。唐江先生为原战友歌舞团副团长、艺术指导、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1964年担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椰林怒火》指挥组副组长及执行指挥;1965年担任《长征组歌》首任指挥。
江汉石油学院凌克宽副院长
1988年1月4日,魏巍先生填写了脍炙人口的江汉石油学院校歌,唐江先生为歌词谱曲,就这样,由两位军旅作家、指挥兼作曲家携手创作,铸入军魂的《江汉石油学院校歌》横空出世。
魏巍先生书写的《江汉石油学院校歌》歌词
校歌由唐江所在的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合唱,录音完成后魏巍先生将《江汉石油学院校歌》磁带寄到了学校。
同年,学院党委发文,宣布从1988年4月2日起,《江汉石油学院校歌》正式启用。
迎着红日,迎着长江,
今天会合江汉,明天开上石油战场。
胸怀祖国,志在四方,
中华大地处处是我家乡,
中华大地处处是我家乡!
不怕艰苦,何惧风霜,
愿献出青春热血,为祖国繁荣富强。
求实,严谨,创新,献身,
江汉校风永发扬,江汉校风永发扬!
看共产主义事业,如长江江水,
我就是那江中的浪花,永远奔向前方 ,
永远奔向前方!
永远奔向前方,永远奔向前方!
《江汉石油学院校歌》歌词简洁凝炼、朗朗上口、情感豪迈、意境高远,节奏铿锵、气势恢宏、声音嘹亮、格调庄重,催人奋进。校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毕业生志在四方,献身祖国石油事业。它是学校无形的文化资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3年8月,在长江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之际,经学校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尊重原词、原曲的前提下,将《江汉石油学院校歌》歌词稍作改动后形成《长江大学校歌》。长江后浪推前浪,《长江大学校歌》继续激励着长大学子继续前行!
长江大学校歌(2023年8月修订)
(感谢徐锡云老师、凌霞老师提供资料、照片。长江大学档案馆推荐,经作者同意略做修改)
( 审核 刘逸 文启华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