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冲锋一线】“三个一”模式打造样板党支部——机械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建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4-06-27 作者: 浏览次数:

     

□记者 杨云锋

4月,从教育部传来喜讯,机械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以下简称“教工一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

近年来,该支部9人被评为国家级、省市级先进典型,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00余项,指导学生荣获省部级竞赛奖258项。

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诀?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德强说,“建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建平台做实人才培养大文章,建联盟打通校企业深度合作‘最后一公里’,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一体’。通过加强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个“基地”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教工一支部党员孙巧雷身上,有着诸多熠熠生辉的光环。

2013年保研、2016年获学校第九届万人创百星科研明星、2年评副教授……12年间,孙巧雷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副教授的四级跳。

“读书期间进企业实践,加速了我的成长,工作后亦是如此。”据孙巧雷回忆,在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机公司”)实习的一年时间里,他早出晚归,每每遇到不懂的问题,或查阅文献,或到车间了解实际生产情况,或向工厂师傅虚心请教。结合四机公司实际生产需求,他成功建立了动力猫道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模型,开发了“自动猫道动力分析与优化系统V1.0”软件,为动力猫道的局部结构改进、整体结构优化、整体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2018年9月,孙巧雷凭借这一成果被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第四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这是我校学生首次获得该殊荣。

留校工作后,孙巧雷依然与四机公司交流密切。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基于API 4F(第四版)标准的钻修井机井架与底座结构计算、齿轮齿条啮合动力学模型研究等课题,并多次与四机公司技术专家就钻修井机智能化、管柱自动化排放、井架自行走等技术问题展开交流合作。

师生进驻企业,这在机械工程学院教工一支部由来已久。2013年9月,“长江大学-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研究生工作站”成立,这是湖北省首批研究生工作站之一。

依托该实习基地,机械工程学院教工一支部聚焦“服务师生有力”,探索“党建+育人”融合的社会大课堂,积极打造校企产教融合共同体,充分释放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师主动向“职员”转变,推动学生主动向“学徒”转变,教师随学生一起进驻企业实习,不断夯实人才培养基石。企业帮助师生更新专业技能,了解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技能需求、岗位需求,教师帮助解决企业生产问题,培训企业员工,满足员工对知识、学历的需求,不断深化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机制,实现校企同发展。

教工一支部支部书记刘先明对学院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表示高度认可,“我在企业工作过,师生进驻企业一方面可以学习专业技能,一方面可以提升职业素养、感受企业文化,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据统计,10余年来,先后有200余名研究生进站实习,大部分进站实习学生已成为能源装备研发骨干人才、行业精英,随学生进驻企业的教师也迅速成长为了学院各研发团队的科研骨干。

2018年,该支部将这一先进经验应用到了本科生培养上。每年的7月,支部教师都会带着机械卓越班大四学生进入到10余家不同的企业开展为期10个月的实践实习,实习期间每个学生会进入车间,并在不同的技术岗位轮转实习。而今,实习实践基地也从最初的10余家增加至60余家。

一个“平台”点燃育人新活力

2022年3月,支部党员张善彪指导的疆拓团队获“挑战杯”特等奖。

同年8月,支部党员周传喜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一等奖。

同年11月,张善彪指导学生再度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一年内指导学生连续拿下多项国家级学科竞赛的头奖,这在机械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已经司空见惯。

5年来,该支部成员指导学院学生荣获258项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而一等奖就有51项。

机械12002班本科生卢俊宇是活跃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的学生之一,入学4年来,他获得各类竞赛奖励1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4项。“大一上学期就对竞赛有了初步认识,大二就加入了周传喜老师的课题组,随后就在校赛、省赛、国赛中一路打怪升级。”

在机械12002班,班级87%的学生均有学科竞赛经历。在整个学院,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比例大概为80%。

打造“党建+学科竞赛”育人平台,激活学生发展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育人功能,是该院人才培养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该院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完善学科竞赛体制机制,推动竞赛培训过程体系化、内容普及化、作品成果化。该院构建以“工匠精神+创新”为导向的机械类课程群育人体系,以《机械制图》《机械工程综合实践》等9门课程为基础,以制图基本功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学术论文报告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建立了校、省、国家三级“金字塔式”学科竞赛平台。以平台为载体,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学院党委以竞赛能手选强配优支委,发挥党员教师先锋领跑作用,并带动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学科竞赛工作中。通过组织系列竞赛活动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制图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6大赛事,并向其他各类赛事辐射。

“通过学科竞赛体系,考核学生掌握机械专业领域知识、能力情况,磨砺学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机械类创新人才。”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吕志鹏说,该模式不仅在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内涵式发展上富有成效,也让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了新阵地、新载体。

借助该育人体系,教工一支部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面对面,一个不能少”的谈心制度、本科生导师组制度等,开展“教授茶座”“导员毓语”“学长有话”等活动,落实榜样“双引”、课堂“双百”、寝室“双亮”、科研“双创”、家企“双访”五双引领行动,进一步提升支部育人质量。在支部党员教师的带动下,该院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考研升学率常年保持在35%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一条“纽带”激活发展新动能

李美求10余年来一直从事压裂井口及管汇的研究工作,“储层压裂改造是深层复杂油气安全高效开发的主体技术,但是压裂井口及管汇关键装备常常容易出现密封失效、冲蚀磨损、振动剧烈、法兰接头螺栓松脱等工程技术难题”。

面对研发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李美求团队和四机公司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成立党建联盟后,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每次主题党日活动,探讨科研技术难题助力油气开采成为双方的规定动作。

为了解决装备承压强度不足、密封失效的问题,双方研发人员夜以继日、反复实验。提出了组合载荷井口及管汇设计方法、井口内腔相贯线复杂曲面加工方法,研制了超高压非标法兰组合载荷强度试验装置,建立了超高压密封面宏-微观计算模型,探明了密封面微观泄露机理……一个个难题被攻克,双方共同研发出了一套深层复杂油气高效安全开发的超高压压裂井口及管汇装备与设计技术。

2023年12月,该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系列井口装置及管汇产品在新疆、吉林、川渝等10多个油田区域成功应用,累积压裂时长超过7000小时,近三年新增产值10.58亿元,成为深层复杂油气高效安全开发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一头是科研院校,一头连着实际生产。2022年6月,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在四机公司举行,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与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党委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书,教工一支部与四机公司自动化设备厂(所)党支部签订了“党建联盟”协议书。

双方达成协议,大力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建立政治理论联学、阵地资源联享、党员队伍联建、科研攻关联动、廉洁文化联创、文体活动联谊“六联”共建机制,努力形成“1+1”大于2的聚合效应。此后,双方以培养复合人才、深化科研合作为重点,进入了你来我往的蜜月期。每半年开展2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前沿性技术讲座,每年开展技术攻关合作,成为双方的新常态。

“双方虽然有联系,但因不相隶属,缺乏有组织的沟通平台和载体,存在资源难共享、活动难协同、服务难互通的痛点。”谈起成立党建联盟的初心,时任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的王红艳表示,要以党建为纽带,将双方力量紧密联系起来,双方活力调动起来,双方资源整合起来,推动校企共建共治、产教融合发展,实现共享共赢。

两个支部的频繁互动带动了双方单位职工的学术成长、文体联谊、廉洁共创。据统计,党建联盟成立后,双方共开展大型联建活动10余次,联合攻关科研项目增幅达到50%以上,开展科研合作的教师团队由以前的2个增加到8个,学院70%教师参与到双方联合攻关项目中,每年到账经费400万以上,实现了成建制结对共建。

在全体支部党员的努力下,党建联盟建设得越来越好,双方关系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促进双方发展。

(审核 刘长华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