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李胜杰 学生记者 卫泂钒/文 徐健剑 见习记者 孙家蕙 段少育 学生记者 刘昊/摄)11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王铁冠莅临“长江讲坛”,在武汉校区石油科技大楼学术报告厅为满座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论中-新元古界油气资源”。
在母校曾经学习和工作近40年的王院士首先分享了自己当年在学校任教时的过往经历,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是通过大家的努力相关专业获批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中-新元古界到底是否有石油?”学术报告正式开始,王院士首先为大家讲解了“中-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分布”的旧方案与“元古宇地层系统”的新方案。他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讲到中国地质学前辈们划分出的震旦系,并指出了一个长期被石油地质界忽略的领域——元古界油气资源,向大家一层层揭开面纱。他提出,前寒武系具有丰富的油气系统,并引用诸多数据资料、勘探实例向大家介绍了全球被“证实”、“投产”与“潜在”的前寒武系油气系统。另外,他以“东西伯利亚地台二级构造单元与油气田”、“安曼地层系统与油气田分布”等为例详细讲解了元古界油藏资源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的元古界油气资源又是怎样分布的呢?王院士结合中国元古宇沉积地层分布图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在简要介绍了“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后,他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地层”的划分做了分析,并向大家展示一些油气井的情况。
不仅在地质与油气方面,王院士还针对环境与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发展发表了看法。从多年前发表的“有机地球化学为事件地层学提供什么信息”演讲,到现如今提出的“环境和地球化学的结合能为科研创造怎样的增长点”,以及油气领域不容忽视的爆炸污染事件,他向大家一一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在现场提问环节,多名师生踊跃提问,王院士一一作答,并针对科研方面鼓励师生:“人有我有那还不行,要做到人无我有才站得住脚!”
在学生代表敬献鲜花后,校长谢红星为王院士赠送了“长江讲坛”杯。
副校长张玉清、科发院院长何文祥、武汉校区副校长蔡哲斌等参加活动。讲坛由张玉清主持。
王铁冠,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广东澄海,1937年12月生于上海市。1956年北京石油地质学校石油地质专业毕业(长江大学前身),1965年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毕业,1983-1986年先后任美国特拉华大学地质系研究学者、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学院客座副研究员。
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技术副总师、科技部973项目资源环境领域咨询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组成员;油气资源与探测、煤炭资源与安全生产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有机地球化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油股份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担任《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论评》、《地球化学》、《石油实验地质》等刊物编委、《Petroleum Science》、《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海相油气地质》、《中国海上油气》、《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地球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等刊物编委会顾问。
长期从事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专业方向: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油藏地球化学、环境科学。曾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课题、省部级以及油公司项目/课题45项,发表中、英文论文232篇,合撰专署13部,译著6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研究者奖)、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能源大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铁人科技成就奖(银奖)。
(编辑 胡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