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5月5日电(康群) 连日来,荆州市弥市镇合兴村5组的一片田地里,蛙声如鼓。“这63亩养殖场地,主打产品是黑斑蛙,年养殖量近70吨,产值达441万元。”养殖基地负责人熊孝陵说。
估摸今年的产量,熊孝陵充满信心。“只怕要大大提高啦,因为我有了坚强后盾。”她笑着说。原来,20天前,长江大学在这里挂了一个“金字招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
“我们将挂牌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助力新农村建设。”为青蛙养殖基地授牌的长江大学校长谢红星说。
设站布点建基地
“我承包的150亩樱桃园大批樱桃树苗枯死……”4月16日,张义教授接到沙市区观音垱镇金鸡村村民王文洪的“求救”电话。接到电话,张义当即赶赴樱桃园,在实地查看后,开出了“药方”。
张义,既是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也是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林果特种种植技术推广站的专家。
2014年,为助力新农村建设,长江大学成立了6个农业技术推广站、10个“三农”服务中心。“迄今,已启动49个服务新农村建设项目,涉及技术推广、村镇规划、科技咨询等等。”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郝勇说。
“像青蛙养殖基地,就得益于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专家的指导。”郝勇介绍,以前,该基地只是单纯养殖黄粉虫,销路不稳定。现在,通过高效养殖黄粉虫喂养青蛙,建立起了“蔬菜—黄粉虫—青蛙—枣、蔬菜”养殖、种植复合式生态农业模式,创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方式,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这类‘站点’,就像服务‘三农’的前哨阵地,使我们农民受益多多。”说起“站点”,荆州市鑫雨虹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军连声称赞。
“几乎每周,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推广站的‘洋专家’都来教我们‘土专家’。现如今,我们种蔬菜就像吃了‘定心丸’。”张文军说。
据统计,目前,长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已建立17个多形式的“服务基地”,教会农业“土专家”63人,开办6期培训班,培训了1500多名农民。
4月底,又一个特色产业基地在江陵县熊河镇百花蜂业有限公司挂牌。“我们将助力该公司,发展好300亩的蓝莓生产基地。”郝勇说。
田间地头解难题
“去年,我们养殖了100亩黄颡鱼,收入将近70万元。”说起收获,“土专家”马超一脸欣喜。
有同行来取经,马超一点也不保守地说,“这多亏了苏专家。”苏专家就是苏应兵,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站长。
去年5月,马超发现有部分鱼离群独处,在水里打圈,吃食量明显下降。“苏专家,快来……”焦急的马超赶紧“求援”。
赶到现场后,苏应兵蹲在池塘边仔细观察、取样,现场解剖,通过显微镜诊断,查明是虫还是菌作祟后,立即对症下药。“专用杀新刹车灵,外用抛洒,过两天再杀菌……”
“要是诊断不及时,第一天会死亡200尾,接着两三天,死亡数可达5000尾,损失将以万计。”马超说。
为了不让悲剧发生,苏应兵在池塘边建起了实验室。实验室里,无菌操作台、显微镜、培养箱、灭菌锅,一应俱全。
像苏应兵一样,作为蔬菜专家,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推广站的朱进教授把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
“去年2月,我育的苗子遭遇大雨,万般无奈时,朱教授指导我搞好了排灌系统;还有西葫芦越冬栽培,关键技术靠的也是朱教授……”说起“化险为夷”的往事,兴罗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才喜打开了话匣子。
说完朱教授,陈才喜又说起了他特别佩服的饶贵珍教授。“别看是个女同志,却常常骑着自行车来到田间地头,一趟就是25公里。而且,一来就‘手到病除’。”他举例说,“一次,8个大棚的白皮黄瓜遭遇了枯萎病,饶教授迅速给出建议,轮作、大棚换位置;采用嫁接方法防病。” 陈才喜回忆道,“虽然育苗期正值寒冬,可她几乎每天都来田间实地指导。”
去年至今,仅在罗滩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太湖黄颡鱼高效养殖示范基地进行指导的专家就达120多人次。
合作共建谋双赢
距长江大学西校区几公里处,便是占地面积9.6万亩的华中农高区。太湖管理区是华中农高区建设的主战场。
去年,长江大学将太湖管理区作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综合示范区,建立了稻麦两熟全程机械化栽培示范基地、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太湖黄颡鱼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同时,还征地1907亩,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园。
“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长江大学多次与我们进行对接,达成了共建的若干项目。”太湖管理区党委书记万会武说。
除太湖管理区,长江大学还与沙市区、松滋市、公安县、监利县等地方政府签订了协同共建协议,创新校地、校企协同方式,搭建跨地跨校区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平台。
“黄鳝养殖是合作共建谋双赢的成功案例。”作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杨代勤教授感慨。
据杨代勤介绍,为在江汉平原推广黄鳝人工苗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学校先后在监利县、荆州太湖管理区、天门市、公安县建立了4个省级黄鳝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2014年湖北省黄鳝人工繁育苗种达到5000多万尾,使黄鳝人工养殖成本降低30%以上。黄鳝人工繁育和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全省黄鳝产业的发展,使湖北省黄鳝养殖产量从2000年的不足0.2万吨提高到2013年的20万吨,产值达到130亿元,黄鳝养殖已成为湖北省水产业的支柱产业。
“过去,十年九渍的江汉平原有‘水袋子’之称,农民谈水色变,如今依靠科技,‘水袋子’变成了‘钱袋子’。”杨代勤说。
去年,湖北省水产部门已将黄鳝产业作为百亿元的水产养殖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显示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链接:http://hb.people.com.cn/n/2015/0505/c194063-24747353.html
http://money.163.com/15/0505/16/AOS95SD800254TI5_all.html#p1
(编辑 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