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我校2015年科技工作大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5-04-10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 刘健)4月9日,我校2015年科技工作大会在12教405报告厅召开。在校校领导,各学院(部)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校级以上科研机构负责人,受表彰先进个人和教师代表,机关及直(附)属单位、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副校长周思柱主持。

科技处处长许晓宏作2014年学校科技工作报告。报告从几大方面对学校2014年科技工作进行了总结:国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总数57项,位列省属高校第一;稳定了科研经费并实现小幅提升;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数量大幅提升;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室正式授牌成为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室,实现我校国家级实验室“零”的突破;获批“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高水平学术论文与著作数量明显提升;学术交流活动提档升级;成功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工作初显成效;立足荆州、服务湖北,农科教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综合服务模式基本成型。

报告指出,2015年,学校将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拓宽科研项目渠道,加强科研平台管理,建立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扩大学校的影响力。通过继续实施“三大计划”、努力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等10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推进学校的科技工作。

副校长张玉清宣读了关于表彰2014年度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地科学院、物电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文学院等先进集体及胡明毅、廖锐全、邢丹英、吴青峰、田传茂等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会议还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校领导为获奖个人和单位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地科学院胡明毅教授代表获奖先进个人发言,回顾了自己的科研工作经历,畅谈了体会和感受。他说,科研成果的取得是多年扎扎实实潜心钻研和勤奋努力的结果;在选题时一定要高起点、瞄准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要善于抓住机会、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

农学院院长王文凯代表获奖单位做经验介绍。他说,农学院科技工作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四方面的工作,即抓队伍,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源头活水;抓平台,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条件支撑;抓机制,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动力保证;抓服务,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基本保障。

校长谢红星作总结讲话。“科学研究对于大学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指出,科学研究对于一所大学,至少有4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体现着一所大学不断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二是有效拓展了大学的职能,三是对于知识的传承和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是孕育和催生着大学的学术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长江大学科学研究的分析和定位,谢校长说,长江大学重视科学研究,首先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对于一所高水平大学来讲,科研水平以及科研水平所带来的人才队伍的建设、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教学科研上互动的关系至关重要。长江大学的科研实力,对于我们传播知识,更好的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江大学的科研工作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比较好的诠释了我们社会服务的理念;长江大学的科学研究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学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一批优秀的学者以及他们所代表、所凝聚的大学文化来体现大学的价值、学者的贡献。

谈到长江大学下一步科研工作的思考,谢校长指出:我们不应该回避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我们同时强调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性,在教学和科研的要求上,要同等考虑。要考虑到大学的定位和大学的职责所在,要警惕两种倾向:一是考虑功利主义者的要求,使得我们的大学,我们的知识传播,成为一种单纯的职业技能的教育或者职业技能的培训。二是由于传统大学的指标排名体系,以及所谓的学术观,让我们的科研指标体系成为大学发展的指挥棒,让我们偏离了科研的功能。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要进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强调学科聚集和放大。长江大学科研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进行学科内部的整合。在机制体制的创新,特别是学术组织的创新上,能够有所贡献。要通过学术组织机构的创新来激发研究者的活力。注重学术文化的涵育,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最终要为人才培养创造环境,为科研提供条件,为科学探索提供支撑和支持。

(编辑 胡红霞)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