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正文
校园看点

在野外实践课上遇见“灾难与文明”

发布时间:2024-10-22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李秋璇/文 付晨/摄)“为什么所有的古塔都是奇数层?”“全国唯一的‘地下宝塔’是怎么形成的?”“荆州古城墙的御灾防卫体系是很牛的,既御强敌,又防水患。”……

10月19日上午,一支身穿绿马甲的队伍从学校出发,在老师的带领下奔赴荆江大堤。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宁生把他的野外实践课开到了古城与江边,带着同学们在中华历史文明中开展地质考察。

本学期,陈宁生教授为该院地质系大一新生开设《灾难和文明》课程。由于该专业大一新生今年都在荆州报到,作为应急管理部应急减灾专家的陈宁生,虽已从事多年泥石流、滑坡、山洪等山地灾害研究,但仍结合荆州实际,专门为本课程做了充足准备。

在江边,跟随着陈教授手指的方向,同学们依次看到了远处的船、中间的滩、右边的万寿宝塔及其背后的大堤。“滩和洲有啥区别?”陈教授突然发问。同学们顿感一知半解。此时,陈教授拿出一块提前准备好的小黑板,边举例子边画图。小小的黑板写了擦,擦了写。同学们则认真地听着,不时低头记下重点。在生动的讲解中,原本抽象的知识越来越清晰,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自由活动时间,同学们有的在研究江滩上的沙子,有的在摸索石头,还有的在讨论问题。看到正在研究石头的同学,陈教授走过去,耐心细致地带大家区分不同的岩石——花岗岩、沉积岩、大理石……不知不觉中,四周又围满了年轻学子。

在野外实践的最后一站,大家登上荆州古城墙,陈教授带领大家寻找刻有文字的青砖,了解古代城墙的作用。原来除军事防御作用外,城墙还具有防洪防汛等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作用。地质12403班的马浩同学说:“这堂课很有意思。让我了解到,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只有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才能减少财产损失,保护人身安全。”

据了解,此次野外实践课也是地球科学学院一期“我与教授面对面”活动。作为该院“3+1”导师制系列活动之一,其与“青年导师说”等活动都深受青年学子欢迎。学院也通过这些活动,将大学生引“入门”,从大一开始就为每位本科生分配导师,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项目,激发学生探索专业知识和创新创造的动能。

(审核 冯舒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