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红桥 黄云飞)“哇!这个三叶虫化石纹路好清晰,让我看看。”4月21日,世界地球日前夕,蔡甸区伏牛山一处空地上不时传来欢呼,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80余名学生,正热火朝天的在碎石中“寻宝”。
两位古生物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的楚道亮副教授与我校黄云飞副教授受邀作为指导教师联袂登场。“对照手中的地质年代表,我们脚下属于志留纪,大家发现的化石可能包括腕足类、双壳类、遗迹化石等,也有少量鱼化石和三叶虫化石,这代表着4亿年前蔡甸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海洋。”大家饶有兴致地捡起一块块石头仔细观察。随后,同学们手握地质锤、放大镜,合作开启探索之旅。
“黄老师,这是遗迹化石吗?”“楚老师,看看我这块怎么样?”当古生物学知识从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眼前一块块形象生动的化石,开“盲盒”般的体验令同学们欲罢不能,两位老师不时抛出岩相分析问题,给大家思考、抢答,两小时下来大家口袋和脑袋都收获满满,返校途中还兴奋地交流着各自发掘的“宝贝”,继续探讨古生物的奥秘。
4月22日,在国际地球日当天9点,我校地球科学学院40名学生来到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怀揣好奇和期待,跟随地球科学俱乐部两位志愿者的讲解,依次参观生命起源、地球奥秘、珠宝玉石等五大展厅。上万件矿物、岩石、恐龙化石、宝石原石等馆藏展品,使同学们眼界大开,对“古生物学是从片段记录揭开整个生命演化过程的学问”有了亲身体会。
“我昨天发现的海百合茎和博物馆镇馆之宝海百合化石形成于同一地质时期。”地质22101班代开宇开心地发朋友圈和同学分享。“看到地质学在能源、环境、灾害、科技创新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我对地质学的兴趣更浓了,这次活动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次梦幻联动。”地科22202班的吴金鑫说。
据悉,4月22日第54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我校地球科学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学生事务办公室共同精心策划、组织此次活动,活动属于“5·25”心理健康教育季的子活动之一,旨在引导学生走出寝室、走向户外,在野外实践中感悟自然之美、地质之美、化石之美,在提升专业兴趣的同时促进两校学生交流、互动,缓解焦虑、释放压力。
(编辑 张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