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谌天一
“我们研发的这个系统可以利用声波测量出油井液面的深度,就如同汽车的倒车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就能计算出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导师魏勇介绍道,“二者不同的是,该系统采用的是频率更低的次声波信号,传播的距离更远,能够探测到几千米深的井下。”
今年9月下旬,在“兆易创新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上,电子信息学院3名研究生组成的团队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指导老师魏勇获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们的获奖研究项目就是:可以测量油井液面深度的系统——基于声波法的井下动液面深度检测系统。
两年前,魏勇老师得知测量动液面的仪器运用得很广泛,但是油田现场此类仪器所采用的技术却相对比较落后,运用效果不佳。因此,以需求为导向,魏勇老师确定了以物联网技术为载体的基本思路。
与此同时,王路平和汪玉祥考上了我校电子信息学院的研究生,基于声波法的井下动液面深度检测系统研究项目成为了他们的研究生课题。一年后,同样考入电信学院的研究生成鋆也加入了这个项目。
为什么要测量井下液面的深度?“井下动液面深度是油机井的井口到井下液面的距离,井下液面深度数据是掌握地层动态、确定采注方案的重要依据。用抽油机抽油时,我们要确保油泵的活塞位于油面以下,才能保证油可以被抽上来,若活塞位于油面以上,不仅抽不到油,还会浪费大量的电力,损坏活塞等机械设备。”王路平介绍。
动液面系统的前期研发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团队成员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动液面检测方面的文献。为了验证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团队师生几次前往甘肃省庆阳市长庆油田进行现场实验,每次一做就是大概两周的时间。“同学们很勤奋,在学校也几乎每天都在做测试和实验。”魏勇说。两年的研究初获成果。与过去传统的仪器相比较,他们此次研制的仪器不仅在采样频率上提升了3倍左右,还利用物联网新技术,测井数据由原来的人工井口读取变为手机随时随地监测,大大提高了获取数据的实时性和便利性。此外,他们的仪器箱体的体积也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使用和搬运变得更加地便捷,新增的语音播报功能,可以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也为系统的检修提供了便利。
此时恰逢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举办,在导师魏勇的鼓励下,三人组队参赛。
在团队中,王路平主要负责液面管理软件和算法的制作,担任队长的她同时要对比赛进行统筹规划,负责整体作品的效果。在这个研究过程中,王路平曾发表过3篇论文。她说:“唯有坚持,不畏艰难,才能始终前行。”
团队成员汪玉祥在大二时就加入了电子信息学院的创新实验室,备战本科生阶段的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得了湖北省三等奖。从本科到研三他一直都在做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开发和PCB制板,在这次比赛里,他也同样负责相关工作。
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成鋆说:“虽然我年龄最小,但是没有很大的压力,因为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我很有信心,我也可以进一步学习,深入了解项目。”
当团队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消息传来,三人的内心都很激动和开心,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和研究。目前,三人仍在继续对该系统作进一步的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测量效果。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