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吕银
“数学是我在中学时就喜欢的学科。”谈到和数学的缘分时,信数学院的李曼毫不犹豫地说出这句话。“我有时会焦虑,但焦虑往往是因为未知,而当未知来临的时候,我要尽力做最好的自己。”当得知自己保研至中国农业大学后,李曼觉得这是数学带给她的幸运。
进入信数学院学习后,李曼发现大学数学不再执着于求某个难题的解,而在于证明和解决实际问题。如何适应这些不同?她将自己“看似简单”的学习方法坚持了四年: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错题巩固知识并补充笔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自大二以来,李曼的成绩便始终占据班级第一,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获得国家奖学金、长江大学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在李曼看来,学习这件事首先要在尝试中所思所想,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要培养自我的内驱力,保持自律,最后是尽量忽略环境,不过分追求完美,做好自己。
如果说最开始的数学竞赛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那么建模比赛不仅需要更强的专业性,还要发挥“1+1>2”的团队精神。尽管自学并能初步应用python、C语言,掌握matlab、spss等软件操作,在面对建模时,李曼和她的队友们都显得手足无措。怎样填满未知的知识框架,怎样在实践里印证理论,是主动交流还是被动接受,是循规蹈矩还是大胆创新?这些问题在日复一日的攻坚克难里逐渐得出答案。在竞赛中,他们运用建模知识建立起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慧政务系统,最终将国家级三等奖收入囊中。而这个奖项对李曼而言意义非凡:“它让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促使我想要更进一步。”
“再来一次,还选长大,还学数学!”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提及在长大四年的收获,李曼总结说:“自己更加勇敢、开放了,对生活更加宽容了。”行至此处,李曼最初想成为一名数学老师的愿望,变成了往专业深处扎根,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和学术素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没有坦途向未来,但她依然会坚持摸索前行:“在未知里寻求最优解,一直是我最擅长的事情。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编辑 张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