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喜迎党代会·发展回眸】注重实力提升 谋划长远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15 作者: 浏览次数:

     

记者 李胜杰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聚集地,作为创新科研的重要力量,必然要承担起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重要使命。长江大学作为湖北省属重点大学,责无旁贷要贡献长大力量。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校科技创新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坚持有组织的科研,积极发挥政策导向在科研中的作用,逐步加大科研投入,重点围绕石油、农业、区域经济与荆楚文化,集中优势资源,通过形成平台阵、项目库、团队群,推出政策包,优化补给站,形成成果仓,全面全力推进科学研究工作,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学科特色的标志性创新成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础研究有质有量

抓重点工作,用项目和重大产出彰显科研实力。学校用好的政策支持老师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好的发展是大家的事。”全体长大教师和工作人员心里都铭刻着这句话。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与师生们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在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科研事业稳步发展。科研经费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科研经费到账12.17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项。师生潜心研究,做好学问,随之而来的则是丰硕的科研产出,其中不乏许多重大项目和代表性成果,学校科研实力稳居省属高校前列。

2019年,赵辉教授主持的《油气藏智能开发生产优化新方法》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是我校首次获批的国家级重要人才项目。

地物学院严良俊教授主持的《水力压裂时域电磁监测方法研究与综合应用》项目和地科学院张昌民教授主持的《分支河流体系沉积模式与储层定量预测模型》项目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为继优青项目之后的新突破,极大地鼓舞了学校科研教师从事基础研究的热情。

学校同样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台了《长江大学人文社科成果培育计划》《长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重大项目、优秀提案、政策研究,众多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校党内监督机制研究”获批湖北省属高校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韦鸿教授作为核心编者受邀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西方经济学》教材编写;郑军教授的提案被评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马敬桂教授提交的政策建议获批国家发改委“求计问策”二等奖……

平台建设有声有色

好的科研平台是高质量产出的基础。学校结合国家和湖北省创新体系及学校现实发展需要,制定平台建设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抓重点,重落实,稳步推进各种科研平台建设,为老师们“搭台唱戏”,助力科研产出。

近年来,学校平台建设有声有色,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平台。老师们开展科研更容易了,成果产出也就水到渠成。学校同时重视科研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学校的发展战略,也是产生科研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依托现有省部级平台,聚焦学科前沿,逐步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科研共享平台,学科之间通过交叉融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诸如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首批省部共建名单;“病虫害预警与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分析测试中心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南方复杂非常规油气地质与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工作;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获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这些都是学校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的生动实践。

团队作战形成突破

科研团队是攻关科学问题的智力载体,有了团队,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才有实现的可能。学校通过精装简政、精准通接,做好团队建设规划,探索团队考核机制,促进高级别团队孕育和发展。

学校每年召开科技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安排部署,激励激发师生科研创新活力。用政策,用项目,用平台来促进团队发展,促进团队融合,促进团队产出高水平成果。目前学校有关专业已初步形成老中青三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团队,为学校接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团队典型成果产出丰硕。

近年来,学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7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奖励31项,以参与单位获省部级奖励44项。

非常规油气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省政府研究室和江汉油田撰写的《加快页岩气开发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研报告,获湖北省领导批示。

园艺园林学院刘奕清教授牵头的团队近来合作解析了生姜基因组奥秘,绘制出两套染色体单倍型高质量基因组图谱,将为生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撑。

张昌民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将沉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碎屑沉积体系油藏勘探和开发领域,主持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和油田企业委托的重大研究课题,产出了大量论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徐红、陈承教授作为团队主要成员完成的著作《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研究》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楚文化研究院出版考古报告,承担荆州市文化建设重要项目,显示了学校在楚文化建设方面的实力。

成果转化助力发展

学校既重视基础研究,同时又重视科研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效更多在未来显现,而结合实践的研究成果侧重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近年来,物化成果进步明显,在授权发明专利、动植物新品种、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等方面均成绩显著,用科学,用技术帮助乡村振兴,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揭牌,众多中央及省级媒体争相报道,这是响应党中央号召以及湖北省委部署,科技支援西藏的有力举措。“一种用于页岩气开发钻井的油基钻井液”在今年获得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和湖北省政府专利金奖。

学校形成了“鳝、稻、楠、药、水”等自然科学领域社会服务品牌。黄鳝网箱养殖技术,助推行业年创产值150亿元;建立的楠木种质资源圃,推广楠木产生的经济效益达5亿;学校自主研发的猪圆环2型基因工程类病毒颗粒疫苗,批签发数量在国内35家竞争产品中保持绝对领先,连续八年国内市场占有率85%以上……

选育的多个水稻和小麦品种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李志新教授领衔的水稻育种科研团队选育的春两优长70中籼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实现我校自助选育国审中稻品种的突破……

学校还形成了石油能源学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产品体系。钻完井液系列产品在涪陵焦石坝国家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数字岩心扫描仪器系列产品在与德国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胜出,占有国内该领域90%以上的市场,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

在智库建设方面,学校获批省委重大调研课题、省政府智力成果招标采购重大课题多项,提交了决策咨询报告。徐辉教授获批2021年度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研究》。10多项调研报告获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签批及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还有研究成果被民政部采纳,参与起草了行业标准,参与地方立法,在参与中充分贡献了长大智慧。

2021年,我校深度参与湖北省启动的“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暨新农科共同体建设,共有60多个项目被纳入,涉及农业产业、农村市场、种业资源等多个领域,学校还与石首市政府、兴山县政府、远安县政府及湖北共富农牧公司签约;以我校为对口技术单位的石首市则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长江大学作为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和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展现长大作为、贡献长大力量?学校的科研事业如何更好发展?在长大师生的心中都有答案,那就是用潜心钻研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去认真实践和探索,用实际行动交一份满意的长大答卷。

在贡献中谋支持,在支持中贡献更多长大力量。我们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发挥学校学科门类较全的优势,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其中寻找新的增长极;注重团队和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好平台,并发挥人才和团队的力量,产生新的增长点;注重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相结合,既产生实践所需的理论支撑,又注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相信,在长大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长大科研实力一定会进一步提升。

(编辑 张晨露)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