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社会服务】风景园林学学科:聚焦国家战略 逐梦风景园林

发布时间:2020-05-22 作者: 浏览次数:

     

风景园林学学科,秉承“立足江汉,服务华中,辐射全国”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围绕园林植物创新与应用、园林规划设计、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荆楚大遗址保护等四个方面,服务于长江大保护、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园林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并写入党章,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湖北省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长江大学依托风景园林学科优势,在湖北省广大乡村大力发展园林产业,提升园林产业科技含量,推进园林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园林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着力点作用,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战略。

许锋教授团队多年来开展银杏、洋甘菊、枸骨等园林植物活性成分调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团队筛选了一系列能够促进银杏叶活性成分含量的外源因子,鉴定了一批能够调控银杏类黄酮和萜内酯含量的转录因子和关键酶基因,建立了提高银杏叶活性成分的关键技术。项目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梁希林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银杏叶活性成分调控技术在安陆、随州、京山、恩施等几个湖北省银杏主产区示范推广,提高了银杏叶中类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促进了广大银杏种植农户经济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我省的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该团队筛选出显著提高了洋甘菊挥发油含量的栽培措施,获批发明专利,在洋甘菊精油生产的公司成功推广,平均每亩增效达到300-500元,经济效益达到5000万元,推动了园林植物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张威威博士针对枸骨独特的药用价值,从植物分子和生理方向开展了创新性科学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了枸骨三萜皂苷合成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植物遗传转化、酵母诱导表达等研究,建立了生产三萜皂苷的技术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植物激素处理等生理试验,形成了促进枸骨中三萜皂苷含量的技术方案,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为生产上充分开发利用枸骨药用成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了园林植物枸骨的产业链提升。

费永俊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南方红豆杉植物的资源保护研究。南方红豆杉是国家优良珍贵树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枝叶浓郁,树形优美,常作为庭园观赏的树种,正因如此,对它的破坏也极为严重。费永俊和他的团队先后于野外和栽培林中发现了南方红豆杉存在多种生殖变异,分别鉴定、发表了荆江红豆杉和雌雄同株变异种——“保康红豆杉”,这些发现为裸子植物性别分化研究,以及植物进化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为红豆杉的保护和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楠木是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也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因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费永俊和他的团队,十分重视楠木种质资源资源的保存和推广,成立了“长江大学楠木种质资源评价及创新中心”,建成40亩楠木种植资源圃,现保存有润楠属物种12个,楠属物种16个,发现1个楠木新种质资源。目前,浙江楠快速繁育技术已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荆州市、松滋市和荆门市等7个景观树苗圃,预期效益共计8千万元。

吴楚教授团队针对核桃病虫害问题,积极帮助当地农民选育优良品种。我国鄂西和鄂西北地区,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因品种选择不当,核桃种植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病虫害问题,为此亟需对当地的优良单株进行筛选以逐步替代引种品种。吴楚及其团队为十堰市筛选核桃优株3个,为秭归县筛选核桃优株6个,为建始县筛选核桃优株5个,为兴山县筛选核桃优株6个,提高了核桃种植户现有核桃园的产量,并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做好城乡规划  建设美丽中国

自2016年以来,在美丽中国建设政策指引之下,依托风景园林学科的优势,学院规划设计团队先后编制了《当阳市王店镇镇域规划》、《当阳市玉泉镇镇域规划》、《川店镇紫荆村生态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远安县安鹿居民点规划》、《远安县旧县镇总体规划暨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光山县槐香湖生态养老园总体规划》等多项任务。以上规划的编制,从宏观上看,指导乡镇明确定位,引领乡镇发展方向,通过解决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结构优化及生态保护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以增强生态承载能力,多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资源统筹整合,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以提升乡镇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项目成果打造了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支撑的综合聚集平台,全面建成了美丽乡村综合体,打通了田园综合体生态经济的微循环,实现乡村产业经济全面提升。

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方向负责人,安运华副教授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地方城市绿地资源普查、企事业单位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等项目,完成了《洪湖市城市绿地基础数据普查》、《湖南经世化工厂景观设计》、《宜都市第一中学扩建规划及南区教学楼设计》、《宜都市姚家店红星地块工程设计》、《江陵县三湖管理区旅游公厕及停车场设计》、《湖北省第二届园博园展园工程施工》等项目,部分项目已经得到了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洪湖市绿地普查项目中,走街串巷,对城市绿地进行测量调查,使人们对城市绿色思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现代化产业园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体现现代、高效、绿色的工业生产理念,在进行湖南经世化工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工厂特点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绿色主导、高效生产的理念,重点关注产区环境和员工身心健康需求,打造环境优美、快乐工作的新工业产区。结合专业特点和地方建设需要,学院积极参与了湖北省第二届园博园展园的设计和施工,把新的设计理念、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展园的建设中来,受到了建设方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完成的施工项目获得了“优质工程大奖、文化创意大奖、室外展园综合奖银奖、植物配置银奖、建筑小品银奖”五大奖项,对当地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注生态文明  保护绿水青山

禾本科、眼子菜科和水鳖科的水生植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湿地中优势物种,对维持本地区湿地的植物种群与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袁龙义教授依托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在天鹅洲湿地、龙感湖、鄱阳湖和洪湖等湿地开展了黄丝草、苦草等沉水植物生活史策略、水生植物群落演化及形成模式、湿地植物群落建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了沉水植物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生活史对策、水生植物群落在湖泊生境中的带状分布模式及湿地植物群落建成机制,力求应用各类水生植物构造水下森林恢复湖泊及小微湿地,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积累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大遗址保护被纳入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国家级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是继西安、洛阳两个大遗址保护片区之外,第三个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是楚文化遗址保护和我国南方大遗址保护重要示范区。风景园林学学科“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团队,扎根荆楚大地,深耕地域文化,致力于服务地方重大战略与重点改革任务,承担起挖掘与展示、保护与传承荆楚文化遗产的重任,形成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特色。

学科发挥科研优势,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获批省部级项目“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解析和现代表达”、“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与旅游开发研究”、“荆州关公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策略研究”、“全域旅游视角下荆州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研究”等科研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及指导优秀硕士论文成果,推进了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学术研究发展。

园林历史文化学科方向负责人孟修祥教授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重点项目“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楚王宫”、“荆州纪南文化旅游区”、“荆州园博园解说命名”等专题研究策划方案,并获得良好声誉。团队依托“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平台,承担了大量遗址保护与利用方向规划设计项目。汤羽扬教授、郑辑宏教授主持的重点项目《楚纪南城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并完成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主要建筑、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工作。建成景区入选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国家4A级景区,成为荆州文化旅游一大名牌。随着荆州大遗址保护重点项目的相继开园,荆州旅游井喷式爆发。2019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68亿元,分别增长16.5%和16.3%,使得城市生态、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将得到极大发展,提升了城市品味,惠及民生。

为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号召,风景园林学学科发挥其学科优势,积极引导师生以提升科研能力为核心,以社会服务为桥梁,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积极服务地方需要,将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上,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长大贡献。(园艺园林学院供稿)

(编辑 张晨露)

推荐新闻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