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习志江)在海拔近3600米的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人民医院,一位刚接受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藏族老人,次日便能下地行走,“几百块钱,就保住了腿,还留住了‘救命血管’。”让他受益的,是一项名为CHIVA的微创血流矫正技术。
11月8日,随着红绸落下,“高原下肢血管疾病(静脉曲张CHIVA)治疗中心”正式揭牌。由长江大学与乃东区人民医院携手共建的这一医疗平台,正在用一场静悄悄的技术革命,改写高原患者的就医轨迹。

西藏高海拔环境下,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远超平原。过去患者常需辗转内地,耗时费钱。而今,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正东主任团队带来的CHIVA技术,通过超声精准定位返流点,用微创方式让曲张静脉自然回缩,既保留了未来可用于心脑血管搭桥的隐静脉,又实现了“首日检查、次日手术、三四日出院”的高效诊疗。三个月来,70多例手术全部成功,医保报销后患者自付仅数百元。

为确保技术长效扎根,中心制定了清晰的三年规划,涵盖技术传承、流程优化与科研攻关。荆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高晓波表示,该中心的成立是鄂藏情深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又一具体体现,期待它成为辐射山南、乃至全藏区的特色医疗高地,更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比技术更深远的是“造血式”援藏理念。长江大学援藏工作队队长许晓宏介绍,学校构建了“医疗业务技能提升、多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三位一体的援藏体系,推行“3 + 5”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了“固定专科坐诊+移动全科巡诊”的诊疗特色品牌。五年来,学校选派102名临床专家驻藏带教,培养66名本土医护,打造12个特色专科,联合获批科研项目6项,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在乃东区人民医院,万正东与藏族医生次仁顿丹等同事共同查房、下乡筛查、讨论病例的身影,已成为科室日常。
从荆江之滨到雅砻河畔,这项微创技术正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正如乃东区委副书记、区长周平所说,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这场医疗合作让高原群众在家门口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乃东区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王波主持揭牌仪式,山南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严峰,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仪式。
(审核 汪献旺 编辑 杨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