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日,地球科学学院多灾害防控与工程安全团队的3份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采用。
该团队特别关注了今年5月1日发生在广东梅大高速公路的塌方灾害,以及西藏高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雪灾等多灾害风险,并提出了系统的减灾技术和对策。
针对西藏高原多灾害风险,团队提交的《厘清高原多级灾害属性与基因,分层次实施避让与防控,确保西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安全》报告,得到了西藏自治区领导的批示和采用。该报告系统分析了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多灾害机制,提出建立基于灾害多时空效应的工程调控体系和基于灾害动力过程的非工程预防体系,将有效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此外,团队还提交了《2024年西藏自治区主要自然灾害趋势预测与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建议》报告,预测了2024年西藏自治区滑坡、泥石流、雪崩等主要自然灾害发展趋势,明确区域内滑坡、泥石流、雪崩等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区,提出监测预警等非工程防灾减灾建议,获得了西藏自治区领导的批示和采用。
针对造成48人死亡的“5.1”广东梅大高速公路的特大塌方灾害,团队深入现场调查,提出了《调整道路表征的灾害排查法,依据梅大高速等灾害属性和基因,分尺度筛查隐伏型地质灾害的建议》报告。该报告得到了广东省3位常委的批示。目前,该排查技术已在梅河高速的7.5公里示范路段成功应用,未来将推广至全广东省高速公路,为防灾减灾提供新技术支持。
广东省交通厅厅级巡视员张钱松表示,长江大学的相关成果推动了公路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理论技术创新,实时指导了当前广东省的道路排查减灾工作,彰显了长江大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据悉,多灾害防控与工程安全科研团队由国家应急管理部专家、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二级研究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我校地球科学学院陈宁生教授领衔,温韬副教授、王艳昆副教授、唐睿旋博士、薛阳博士参与组成。近年来,该团队针对我国近年来频发的地质灾害开展了深入研究,创新了多灾害防控的理论和技术成果,通过系统咨询指导区域减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扩大了我校在提升地方和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方面的影响力。相关理论技术成果有望进一步应用到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驾护航,进一步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地球科学学院供稿)
(审核 杨全辉 编辑 杨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