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三峡日报:兴山倚重高校帮扶技术人才资源优势 产业扶贫夯实可持续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8-09-18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这是我们首批驯化成功的种苗,马上准备发放给村民。”9月15日,记者在兴山县水月寺镇郑家埫村药材种植基地看到,3万多株白芨长势喜人。村党支部书记黄军介绍,这是省扶贫工作队长江大学为优化该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出的新路子。

原属省级贫困村的郑家埫于2016年底出列,如何确保老百姓稳定增收成为重要任务。长江大学驻村工作队长张大春告诉记者,他们利用自身人才智力优势,通过“校农结合”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在解决传统产业难题和培育新产业上发力,为郑家埫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郑家埫盛产土豆,但销路不畅,再好的收成也变不成钱。工作队主动联系学校后勤部门,扶持该村龙飞扬专业合作社,成功实现“菜园子”与“菜盘子”对接。“土豆上了学校餐桌,再也不怕卖不出去了。”黄军欣喜地说,今年全村10万公斤土豆将使239户村民增收。

种植玉米、高粱等作物效益低,发展其他产业没门路。了解到村民们的顾虑,长江大学科学技术与发展研究院、农学院等多个学院组建11个博士团,分批次来到田间地头,调查当地土地、气候等条件,为产业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五次考察,今年6月,长江大学与郑家埫村共同建立白芨种苗驯化基地,首批3万余株种苗经过培育,已被成功驯化,将以每株0.15元的价格卖给村民。张大春介绍,白芨亩产能卖到数万元,工作队将继续驯化种苗10万株。

工作队还与兴山县财政局联合出资55万元,为361户村民每家引进两箱中峰,并联系专家手把手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接市场。如今,郑家埫村蝶舞蜂飞,村民开始尝到“甜头”。“按照一箱蜂蜜产20斤算,一家就能增收4000多元。”五组村民简海章为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村里来了专家团,养殖、种植技术难题也得以解决。三组村民简道章种植核桃20多亩,以前经常出现黑皮、虫眼等病害,专家对其进行品改后,成功消除了疑难杂症。

如今,郑家埫村形成了中蜂、核桃和药材等特色产业,并新培育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链接:

http://www.cn3x.com.cn/toutiao/2018/0918/116118.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