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养蜂扶贫”酿造“甜蜜生活”——长江大学扶贫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8-05-02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 康群 吴俊)走出屋门,下十几级台阶,便是自家油菜地里一字排开的几十个蜂箱。50多岁的简道章,身着防蜂服,打开蜂箱,熟练地进行蜂群分蜂。

4月28日,天气晴好,望着在阳光中翩翩起舞的蜜蜂,简道章心里乐开了花。

简道章是宜昌市兴山县水月寺镇郑家埫村村民,深居大山,以前种植中药材,也养过土蜂,但都是“望天收”。“自打长江大学扶贫工作队驻村,我们有了依靠。”他说。

2年多前,郑家埫村成为我校的精准扶贫点。2年来,扶贫工作队着力发展“畜牧、蔬菜、烟叶、果树、茶叶、中药材”6大传统产业,使该村通过“村出列、户脱贫”验收,踏上小康之路。

“今年,我们又瞄准了蜜蜂,养殖蜜蜂,郑家埫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林木丰茂,花种多、花期长,蜜蜂可以在十里大山穿行,酿的蜜比一般单一花源的蜂蜜更有营养价值。”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大春介绍。

4月初,我校与兴山县财政局联合出资55万元招标购买中华蜜蜂722箱,为每家每户送2箱。考虑到村民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第一年由5个组10户带头人托管养殖。3组的简道章主动认领托管了100箱。

“接过蜂箱,第一个念头就是怎样集中养殖?”“没想到,这个疑难当天就被工作队‘破解’了。”简道章高兴地说。

“集中养殖比传统养殖更加要求技术。”张大春说:“蜂箱到户后,技术人员也及时上门培训,从场地建设、四季管理、科学饲喂、病虫害防治、快速繁殖强群等方面,手把手地教养殖户。”

而且,在项目运作上,采取了“农户+合作社+市场”的方式。为保障养殖户增收致富,我校扶贫工作队还与合作社对接,除了采购6000斤蜂蜜外,还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包装、宣传蜂蜜产品,对接市场销售,帮助产品销售逐步市场化。

简道章算了一笔账:按照1箱蜜蜂产蜜40斤,每斤售价100多元算,可创收4000多元。全村722箱,产值可达30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小蜜蜂助力大扶贫”,张大春心里也有一笔账:361户1279人,随着我校科技的强力支撑,每户养殖规模扩大5倍、10倍,郑家埫村村民的日子就会像蜜一样甜。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