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多年前,作为长江大学师范教育起点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在中国共产党长江局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用教育的武器掘起民众的力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涌现出众多的抗日烈士和英雄人物。为铭记校史,激励后人,我们将与您一起走进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日烽火岁月,共同追寻长大“求实 进取 创业 报国”的红色基因,共同见证长大先辈不屈不挠、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
田绥祥,中共党员,原荆州师范学院前身——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简师”)校长。他长期战斗在党的隐秘战线,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1938年至1940年,他在简师工作期间,领导简师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立了简师的地下党组织,发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团结了一批民主进步人士,激发了简师师生和当地群众爱国热情,简师也因此被誉为“鄂西的抗大”“湖北的陕公”。
慷慨悲歌 走上革命道路
田绥祥,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大田庄人,1907年9月5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6人中,先后有4人参加革命,都是共产党员。

田绥祥(1907—1963)
燕赵之地,多是慷慨悲歌之士。田绥祥从小好学上进,富有斗争精神。高小毕业后,在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启发下,他于192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迎接孙中山北上等革命活动。1925年3月,田绥祥根据党组织指示,以个人身份参加了“中国国民党直隶省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从此,田绥祥以“老国民党员”的身份为掩护,长期战斗在敌人的心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田绥祥积极投入抗日斗争,组织反日救国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并利用合法身份,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他还安排了几名共产党员到安新乡村师范工作,为以后在冀中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培养了一批干部。
1933年9月,田绥祥得到党的同意,到国民党天津市党部任干事,继续掩护同志进行革命活动。他对当时驻津日军的横暴极为愤慨,曾在一次“总理纪念周”上痛骂了天津市党部那些贪生怕死的党棍,因而遭到打击被撤职。1935年初,田绥祥到国民党徐州专署任科员,他积极支持田汉、李可染进行抗战文艺活动。1937年底,徐州形势日趋紧张,田绥祥带领一部分党员和进步青年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准备去延安,但是办事处负责人伍云甫等同志认为田绥祥在国民党统治区做工作更为合适。1938年2月,田绥祥到武汉面见周恩来、董必武同志,董老指示他仍应利用国民党的旧关系来进行革命工作。当时,原徐州专员邵汉元已调湖北省第四区任专员。经董老同意,田绥祥应邵汉元之邀到荆州专署任额外科员。
抗日救亡 领导简师斗争
1938年6月,简师发生了进步学生驱逐该校教导主任王家福的学潮。田绥祥受命处理此事,他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并取代王家福任简师教导主任。1938年8月,田绥祥到武汉向董必武同志汇报,请求派干部到简师工作。在长江局的关心下,中共湖北省委和鄂西中心县委先后派共产党员傅君哲(女)、张国栋、滕久炎、张师载等同志到简师任职员,并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从此,简师就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成为一所积极宣传抗战、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

第二届女子师范科毕业典礼留影,第3排左起第8位着西服者领带者为田绥祥
为了简师的存在和发展,田绥祥倾注了无数的心血。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简师先由荆州迁到松滋西斋,又由西斋迁到庆贺寺,但不管简师搬迁到哪儿,不论办学条件如何艰苦,田绥祥始终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挫败了他们企图解散、合并简师的阴谋,还增设了附中部,扩大了招生,壮大了简师的党组织,同时,简师还根据抗日战争的需要,调整了学校课程。比如,在公民课中加入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抗战理论和群众运动;在国文课中以讲新文学为主,加入林觉民的《绝命书》、鲁迅和郭沫若的有关反帝反封建和抗日爱国的作品;在历史课中加入社会发展史和日寇侵华史;体育课理论部分加入步兵操典、游击战术,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政治觉悟和爱国抗日热情。

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旧址纪念碑,现位于松滋市刘家场镇庆贺寺中学
为了激发当地群众抗日救亡的热情,田绥祥发动师生成立“战时服务团”,组成演讲、话剧、墙报、漫画四个小组,到集镇和乡下去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为了提升演讲的效果,他以《如何演说》为题,专门为学生讲课,要求演讲做到“台上哭,台下哭,台上台下一起哭;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一起笑”,不能装腔作势,切忌风头主义。每个星期六晚上,他会组织师生全体出动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在学校的操场、集镇的十字街头和农村的禾场上,上演《放下你的鞭子》《天津黑影》《三江好》《打回老家去》等话剧;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青年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我们在太行山上》《游击队员之歌》《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战战战,全面的抗战,大家一齐上战场。战战战,坚决地战,我们誓死不投降。战战战,持久的抗战,不到胜利不停战。战战战,战到最后一个人,战到最后一条枪,战到最后的胜利,战到胜利的明天!”抗日的歌声响彻云天,抗日的宣传广泛传播,教育了群众,鼓舞了群众,掀起了师生和当地民众抗日救国活动的高潮。
抗战到底 赢得最后胜利
1941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到处搜捕共产党人,破坏我党组织。为了保全党的力量,简师党组织适时组织全面转移。大部分去江北新四军五师,一部分去湖南的澧县、津市、临澧、安乡、南县、华容等地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时任湖北第四区(荆州)行政督查专员凌兆尧,兼任国民党第六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的指挥长,他邀请田绥祥就任指挥部额外秘书。经湘鄂边区特委研究决定:“此职不能就任”。于是,按照党组织决定,田绥祥同志被安排去重庆。

湘鄂边特委机关驻地旧址,现位于松滋南海镇麻城垱村
1941年5月,田绥祥辗转到达重庆,在曾家岩50号周公馆(即八路军驻重庆城内办事处)当面向董老汇报了简师的情况。董老对他在简师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布置了新的任务。后来,田绥祥顺利进入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秘书处当专员,负责图书、资料等档案工作。这个机构有国民党中央常委会的记录和各部、委、会的工作计划,以及考核党政军各省、区的报告,是一个信息相当全面而机密的机构。田绥祥通过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掌握了许多国民党内部的机密情况。除向南方局领导作口头汇报外,每次到办事处,田绥祥都会带来一批从国民党内部搞到的资料,连夜分头赶抄完成后,他再把资料原封不动地交回去,不露一丝破绽。这些资料涉及到国民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工运、青运、党务诸方面,为我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1956年,在北京的部分简师师生及家属在中山公园合影,后排左一着大衣者为田绥祥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田绥祥到了南京,在董必武同志直接领导下,收集情报,掩护革命同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争取最后的胜利,继续战斗在敌人的心脏。新中国成立后,田绥祥先后在中央外贸部、中央党校等部门工作,1963年病逝于北京。(本文根据《回忆简师——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一书编撰整理而成)
(审核 李波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