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把脉专业建设 促进学科发展 学校举办油气储运工程学科与专业发展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10-22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 刘长华/文 刘健 通讯员 刘子祺/摄)10月19日至20日,油气储运工程学科与专业发展研讨会在武汉校区举行。会议紧扣“新时期油气储运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主题,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专家学者,共同为学校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建设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携手推动油气储运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

国家管网集团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刘中云,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原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钱建华,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李超,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院校工作部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劲军,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永图,中海油研究总院首席工程师李清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宫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何利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李玉星,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处长廖柯熹,《油气储运》杂志社社长关中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油气储运领域30多家单位的50余名领导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杜国锋参加会议并致辞,本科生院副院长张引弟主持开幕式。

杜国锋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长江大学及石油教育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自开办以来,已经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企业输送了近2000名优秀人才。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国家“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学校全力推进石油与天然气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时期,学校期待与各位专家一道,共同为我国能源事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新目标、新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理应在中国端牢‘能源饭碗’中做出新贡献。”张劲军代表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分析了油气储运专业的发展背景和时代变革,特别是AI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的影响。他强调,进入新时代“老专业”要适应新发展,积极探索实践。同时,他也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能够主动思变、求变、应变,积极拥抱AI技术,跟上时代步伐。

在特邀报告环节,刘中云以《管道未来发展趋势》为题,结合陕京管道的实际案例,深入阐述了管道无人值守站发展历程、技术措施、未来方向,以及石油行业和管道储运行业的发展趋势。何利民结合自己深厚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做了题为《油气储运本科教育的问题、对策与成果凝炼》的报告,深入剖析了油气储运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及教学成果凝练的建议。廖柯熹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行业特色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主题,分享了西南石油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我校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宇波向会议报告了长江大学油气储运工程学科与专业现状,并对标国内一流油气储运学科,提出了未来发展规划,制定了有组织诊断开方、有组织布局人选、有组织分工合作、有组织全程监管、有组织达成目标的实施方案。

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们围绕11份拟立项建设教材方案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从教材更新的背景、章节设计、预期目标和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要融入教育教学新理念、满足市场新需要、引入科技前沿新技术,不断推进知识迭代和教学方法改进,同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

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西南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陈俊文表示,将积极支持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系列教材编写工作,助力打造油气储运行业精品教材。油气储运工程系主任边江表示,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凝聚专业特色、促进学科发展具有很大帮助,有信心建设具有长大特色全国知名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本次研讨会由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宇波召集,来自国家管网集团公司及其分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石油规划总院、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油气储运》杂志社、昆仑数智科技等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校内相关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等4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审核 宇波 编辑 杨云锋)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