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日,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北省监察委员会主办的刊物《楚天风纪》2024年第8期,刊发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撰写的文章《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高校政治监督》。该文从“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坚持靶向施治 推进政治监督精准化”“坚持贯通协同 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等三个方面,宣传推介了学校开展政治监督的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新闻网现给予全文转载,原文如下:
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高校政治监督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第一使命。近年来,长江大学纪检监察机构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守好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不断丰富拓展政治监督载体和抓手,探索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高校路径,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人才培养各方面、全过程,为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
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坚持靠前监督、精准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注重从政治高度审视工作落实、政策落地情况,将政治监督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体推进、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找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耦合发展专项监督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听取汇报、个别访谈、实地检查等方式,梳理出全面从严治党贯穿覆盖“人才培养三问”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供给能力还不够强,对学生的学业引导和指导仍有不足,辅导员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9个问题和不足,统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想,将整改举措纳入政治监督清单,严肃纠治不良倾向,着力破解“监督发散”“落不了地”等问题,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靶向施治,推进政治监督精准化
聚焦重要事项,紧盯权力运行、责任落实,靶向施治、精准发力。紧盯“关键少数”,扎实开展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运用“提醒式”谈心谈话、情况通报等方式,传导工作压力、提升履责能力,由点及面放大监督效果。
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整合纪检监察系统专兼职干部力量,主动对接本科生院等部门单位,开展“嵌入式”全过程监督,协调解决责任单位面临的困难。通过列席会议、检查工作台账等方式,跟踪了解自查自评情况,督促细化问题清单、完善自评报告、制定整改方案,实现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分析问题、精准解决问题,推动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纲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框架》,编制覆盖职能部门和所有学院的《质量手册》等,将一流质量标准落实到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教学资源配置、质量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偏差,及时予以反馈和提醒,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负责人及时约谈,将全面从严治党压力向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传导,推动工作落实见效,以监督实效取信于广大师生。
坚持贯通协同,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
坚持强化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分别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监察和校内巡察、组织人事、财务审计联席会商制度等,健全人才培养职能是否充分发挥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使用、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促进监督成果在各监督主体之间有效转化运用。首批选聘4名党外人士代表为特约监察员,积极探索“纪检委员+党外监察员”监督模式。
党内党外系统监督,围绕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目标、中心任务,将监督责任融入纪检监察年度工作要点、作风建设专项治理举措、法规制度执行年暨制度不执行不落实不到位专项治理等工作之中,推动构建“大监督”格局,以“责任上全链条”推动“对象上全覆盖”“内容上无死角”,有力促进教育教学规律与监督治理有机融合,保障了“上对下监督、下对上监督、同级监督”等监督体系的贯通协同。在党内监督引领下,促进各类监督既依照自身职责发挥效能,又强化关联互动、系统集成,形成人才培养政治监督同题共答、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