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王建平理论文章:《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弘扬大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11-13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11月13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王建平理论文章:《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弘扬大学精神》,阐释了长江大学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生动实践。

文章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有机融合,是高校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独特资源,更是“两个结合”在高校办学治校中的生动诠释。

文章着力阐述了大学精神在长江大学的凝练、传承和践行:始终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底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并在新时代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价值浸润,不断在“两个结合”中坚定大学文化自信。

现将文章予以转载:

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弘扬大学精神

王建平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书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根基。

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有机融合,是高校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独特资源,更是“两个结合”在高校办学治校中的生动诠释。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大学精神经过长期积淀和发展,已经成为大学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推动力。在构建精神文化高地、推进教育强国和社会文化进步方面,大学应发挥主体作用,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长江大学一贯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传承和践行,始终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底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并在新时代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价值浸润,不断在“两个结合”中坚定大学文化自信。

凝练大学精神,丰富价值底蕴

大学是人类先进思想的集散地,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瞭望塔。在谋求人类进步、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大学必须始终重视自身独特的文化建设,凝练出具有时代精神、鲜明特征且师生认同的大学精神,而后才能发挥出大学的教化、熏陶、引领作用。纵观中国一流大学的精神,大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

长江大学作为以祖国母亲河命名的大学,扎根湖北大地办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吮着荆楚文化的养分——奔流不息的长江文化、浪漫奇谲的楚文化、充满传奇的三国文化、江汉平原的农耕文化、鱼米之乡的水文化……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出学校鲜明的校园文化:“广纳百川、润泽万物、推陈出新、百折不回”的长江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不采虚声”的求实精神,以及合并组建20年来,凝聚石油、农学、教育、医学等学科长期办学积淀中形成的奉献精神、“三农”情怀、红烛精神、医者仁心。这些文化共同绘就了长江大学的精神谱系,并在长期实践中凝聚成“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精神内核,成为师生矢志一流的精神底蕴。

传承大学精神,树立价值取向

每个时代都会提出不同的时代问题,大学正是在为“国家所需”尽“大学所能”中,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得大学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传承中虽然有着时代特征的诠释和表达,但其精神特质相同、本质一致。

长江大学的发展历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救国、建国、强国的生动缩影。学校始于1936年成立的湖北省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学校积极投身民族救亡和教育救国,并成长为培养抗日干部的学校,被誉为“江南抗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能源工业和人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迫在眉睫。1950年,学校开办石油教育,随后组建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石油学校。1951年,学校举办医学教育,并在7年后发展为江汉医学院,开办医学本科教育,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急需专门人才。1977年,改革开放前夕,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成立,学校农学教育自此开启。2003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科教兴国”“科教兴鄂”战略的提出,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长江大学合并组建。在不同时期,学校精神的传承始终紧贴实际、紧跟时代。“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事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隆师敬业、扎根基层、自强不息”“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等办学精神,成为“长大精神”的深厚积淀和时代表达。

践行大学精神,深化价值浸润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长江大学的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确立了校歌,新建了校史展览馆,建有校园文化景观20余处。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发展思路中,深入探索扬优势、强特色、创一流的发展路径。

一是积极贯彻“创新”“开放”发展理念,聚焦能源和粮食“两个安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端牢“两个饭碗”、确保“两个安全”,一大批教授学子活跃在油田和农田,攻关油气开采“卡脖子”难题,深耕农业新品种选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是积极贯彻“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教育和医疗“两个民生”。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推进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每年向社会输送师范毕业生1200人左右、医学毕业生800人左右,长期承担地方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此外,学校积极投身科技援藏工作。中标的西藏山南市卫健委“十四五”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是学校历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科研服务项目,有力地实现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边疆地区延伸共享。

三是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长江大保护与碳达峰碳中和“两个战略”。学校设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策,积极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开设大型思政公选课“生命长江”,以长江文化中的思政素材生动讲述长江大保护的理念与行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加快推进“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两个结合”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同样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学校将践行“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长大精神,加快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步伐,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13日第5版


文章链接:http://app.jyb.cn/zgjybapp/szb_wap/detail.html?id=1699838209896_631288&newsPaper=%E4%B8%AD%E5%9B%BD%E6%95%99%E8%82%B2%E6%8A%A5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