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课程思政】善建者成:立足课堂建设 培育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2020-03-19 作者: 浏览次数: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如何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齐头并进,培养 “善建、善抱”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者需主动谋划并深刻思考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工科学院,更要补齐短板,注重对师生的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做到道术并重、德才兼备。为此,城建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中课程建设作出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理念,以“课程建设”为根本抓手,做到线下线上、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倾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土建工程技术需求的大国工匠。

网络大平台稳教促学显制度优势

“网上教学,效果依然很棒!”学习《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课程的城规2017级学生由衷感叹道。讲授该课的丰燕老师告诉同学们:“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开启了全国范围的网上教学,这在世界教育史上都堪称奇迹;同时,国家还针对湖北疫情重灾区开设了‘长江雨课堂’专门教学通道,推出了爱心流量包,这一切都只有依靠中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和行政效率才可能实现!”

“实施课程改革,建设中国慕课,这是此次疫情下稳教学的重要保障!”面对疫情,主讲《结构力学》的张露老师显得自信而从容。在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支持下,她牵头完成的《结构力学》慕课于2019年10月12日在中国慕课学校云成功上线,在疫情期间对稳教促学发挥了较大优势和作用。

黄向阳老师主讲《水处理技术》一课,在课堂上,他详细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出“水十条”,大力开展全国范围内黑臭水治理,创新建立河长湖长制,同时试点建设海绵城市,让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实现良性循环、无害处理等建设性举措。

育人大先生言传身教显师者风骨

退休教授马成松,虽然年逾古稀,仍然不舍三尺讲台,不忘育人本分,主动承担了研究生的《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工作。他时常结合实际案例告诫同学们,做工程须做到“楼起楼不倒,楼起人不倒”,既要重视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又要重视自身廉洁自律,绝不可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丢失工程师的匠心和良心。

作为《土木工程概论》第一讲的主讲教师,柯昌君教授从大型土木工程施工案例入手,通过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短片,向学生介绍国家近年来在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等土木施工领域取得的瞩目成绩和技术突破,以此培养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同时,基于20多年担任班主任的丰富经验,他时常在课堂上穿插介绍学院办学历史、专业前景及土木人的职业素养等,主动回应新生困惑。

社会大熔炉千锤百炼显工匠精神

《工学交替》是城建学院结合专业实际、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实践必修课。该课程一般安排在暑假集中开设,为期一月左右;其中,面向大一新生主要开展代表性工程参访、参观,旨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面向大二、大三学生分专业开展具体实践,如组织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展写生及快题设计,引导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安排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入工地参与施工管理,零距离体验建造;面向毕业年级学生则开展毕业教育及就业实习、培养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促进他们顺利就业。由于校企结合,亦工亦学,这种特色化的育人模式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殊荣。

在湖北远安挂职锻炼的鲁长亮老师,了解到一些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急缺规划人才。从2017年开始,他把《规划设计》的课堂搬到远安农村,在开展“红色逐梦之旅——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同时,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完成毕业设计,设计成果提供给当地村镇参考使用,实实在在地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郑辑宏老师在开展建筑设计时十分重视荆楚文化元素的体现。每年研究生夏令营和研究生开学期间,他都会组织学生参观荆楚文化传承院,引导学生从传统土木营造的榫卯斗拱结构、楚国漆器绘画等其他非遗制作中寻找建筑设计的灵感,同时从传承院老师的精细雕琢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和力量。

抗疫大战场互助奉献显人间大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学校和所在地政府指挥部的指导下,城建学院全体师生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大战场。除组织师生全员参加《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之外,院党委书记孙涛、党委副书记周俊还分别向教职工和学生发出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报到、投身抗击疫情志愿服务的号召。

赵航博士是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师,得知疫情发生后学校各防疫单位缺乏普通医用口罩,他自费购买6000只口罩,在第一时间捐献给了学校。既为“经师”,也是“人师”的他,主讲的《工程地质》和《地基处理》等课程亦深受学生喜爱。

3月6日,《长江日报》刊发的一篇题为《00后大学生上网课、做社区志愿者两不误:疫情之下尽一份力》的新闻刷爆学院学生群,新闻的主角就是学院土木卓越11701班刘宇浩。他从2月份就开始在社区做志愿者,展现了“00后”的担当和作为。

类似的老师和课程还有很多。“学生在哪里,课程就跟到哪里”、“学生的成人成才需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这是学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始终遵循的两条原则。“我们将继续落实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思政之‘盐’有机融入各类课程大餐中,使老师教得津津有味、学生学得兴味盎然,让课堂真正活起来!”院长曾磊坚定地说道。(城市建设学院供稿)

(编辑   汤慧珍)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