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把思政教育融入精神血脉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9-12-26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云锋)“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新征程,吹响了“五个思政”大格局育人号角。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面对新的时代命题,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工学院”)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学校总体部署与要求,牢固把握思政铸魂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

数年如一日,他们用春风化雨般的细致工作,探索将思政教育渗入专业课堂,将思政内容融入了学院所有师生的血脉,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新时代的奋进者和追梦人。

建立思政机制  倾力打造思政育人新模式

每一年的7月,毕业生都会面临“去往何处”的重要抉择。

如何落实“课程思政”,帮助学生们把信仰写进选择,让他们以更加阳光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更加自觉投身社会实践、顺利成长成才,是化工学院一直思索并致力推进的一件大事。

自上而下,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

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课堂教学全过程,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作用,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责任,化工学院专门出台《化工学院关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为此,该院认真落实学校导师组制,组建“青年博士党员导师团,建立专家教授励志报告库和师生科研对接平台,组织一年一度的师生趣味运动会”等等,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据了解,从学生入学军训及军事理论课、到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再到心理健康课,思政元素实现了全覆盖。与此同时,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如谈心、查寝、班会)中也会融入育人内容,以学生科研为引导提升学业氛围、班级凝聚力,增强专业认可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突破网络虚拟空间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走入学生生活。

在化工学院,每一位辅导员都要遵循思政工作规范,每一位班主任都要落实“五做到”。即每2周深入所带班级听课1次;每2周参加一次班会;每2周深入学生寝室一次;每周与上周缺课学生谈心;每周周日参加晚点名。对此,学院还专门制定了工作量化表,每学期末由所带班级学生对班主任进行量化考核。

修师德塑师风  全力做好学生“领路人”

办好思政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是基础和关键。

一直以来,化工学院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真正打造出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4年写下20万字谈心笔记的张依华书记、30年坚持不懈资助贫困学子的罗跃教授、资助育人特别贡献者王昌军教授、默默无闻奉献育人的师德标兵易洪潮教授……如今的化工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有口皆碑。

——以制度规范师德师风的建设。学院不仅成立了由院长、书记牵头,学院领导班子、各系部主任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而且形成了院长亲自抓,分管副院长具体抓,全院师生共同参与的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学院认真落实学校师德规范,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了符合院系实际的师德师风的阶段性目标,并将其纳入到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之中。

——以活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深入开展了诸多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其中,学院党委书记刘桂生坚持每月捐出1000元定点资助3名贫困学生、坚持向学校贫困学生捐助羽绒服;张依华老师与近800名学生交心谈心,并写下逾20万字的谈心笔记;罗跃教授从1982年开始每年捐资助学,从当初每年的50元到如今每年5000元,从未间断;2016年,王昌军为湖北省省级贫困村石马村及10户贫困户捐款5万元;环工系主任魏平方急学生之所难,为患重症的学生家长热心募捐……2016年,在学校召开的资助诚信教育十周年总结表彰会上,化工学院被评为“资助工作特色单位”。

——以榜样带动师德师风建设。该院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机制、一对一结对指导帮扶机制,为每位年轻教师配备1名教授导师,让年轻教师能够更快地成长起来。近几年来,该院已涌现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省级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人才1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名,高校系统践行群众路线好党员、好干部先进典型1名,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名,市级突出贡献人才1名,校级“长江人才”计划8人,校级模范共产党员3名……在这里,一个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师生群体正逐步形成。

探索课程思政  奋力实现思政教育新生态

办好思政教育要寓教于乐,让专业课程教学长精神、活起来。

在化工学院,一大批教授博士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争相为大学生捧出一道道精美的“寓教于专”的专业课“大餐”。

“火烧油层带来火灾爆炸怎么办?现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油田防爆机器人逐渐开始推广应用”“下面带同学们缅怀一下今年在烈火中牺牲的四川凉山木里县30名消防英雄”……这是化工学院融入了思政元素的专业课。

在长江大学“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上,颜学敏教授正在向同学们讲授火烧油层开采稠油技术,并绘声绘色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防爆巡检机器人,台下座无虚席。

“特别有趣,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研究生原堃说道。

这是化工学院构建课程思政的一个缩影。

去年12月,长江大学推进“五个思政”(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改革创新,化工学院积极响应该项政策,多次召开专题讨论,并配套出台指导意见,颜学敏教授的课堂正是化工学院正在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一个方面的探索。

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专业课中,让专业课和思政课同频共振?学院将学生所有课程分为专业课、公共课、实践课三大类,根据类别和课程的不同分别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此外,学院组建党员博士导师团,建设了专家教授励志报告库,在全院范围内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励志讲座,引发学生专业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李赓博士主讲的课程是研究生的“新型反应器设计”,他在讲课中提到,中国的工业只用了七十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建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不论是高铁,还是航空领域,我国在全球引以为豪的项目,莫不是群策群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将工业发展与国家制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课堂教学。

……

经过一年的课程思政建设,化工学院培育了6门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除《提高采收率原理》《新型反应器设计》外,《天然产物化学》《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高等有机化学》《油田化学进展》也成为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化工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会继续探索,扎实落实好课程思政的要求,奋力实现思政教育新生态,帮助学生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