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主题教育进行时】结合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长江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色纪实之(二)

发布时间:2019-12-06 作者: 浏览次数:

     

 □ 康群

“通过长江认识中国,通过课程获得成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之际,11月27日晚,长江大学大型思政课《生命长江》第二季落下帷幕。

在第二季落幕前夕,《生命长江》课堂从教室“移师”到了户外——长江边的北闸实践教学基地。这个建于1952年的气势恢宏的钢铁大坝,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站立长江边,不仅领略到了长江的美丽与壮阔,而且,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长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或许现在的我还无法为长江作出很大贡献,但我会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去保护她,让更多人领略长江的美丽,领略长江的魅力。”周智瑜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在周智瑜同学心里,《生命长江》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自己洞悉社会和国情的一扇窗口。“对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报国志向大有裨益。”他说。

在长江边长大的易诗雨同学对《生命长江》感触颇深。在一次和老师的讨论中,她得知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白鳍豚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这一令人心痛的事实背后可能是捕杀、开采和污染,或者是其它的生态破坏行为。由此,她深刻意识到,长江生态是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

“我希望通过《生命长江》这门课程,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长江的温度,都了解长江也是有生命的,贯穿始终,保护着我们,给予着我们,它虽无言,但爱伟大。”易诗雨说。

安徽小伙张名扬到长江大学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父母一起去看长江,对长江情有独钟的他在入学一个月后,参观了“10·24”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纪念馆。“感谢《生命长江》这门课程,让我近距离感受了英雄大学生的责任感与正义感。‘人链’精神,令人骄傲,但是三名优秀学长的离去同样也令人痛心。”

为了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张名扬在今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申报了一个溺水紧急救援设备项目。这个设备大大增加了落水者的生存率。“希望自己能够为长江的防溺水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他说。

让众多学生颇有感慨且趋之如骛的《生命长江》究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学勤教授介绍:《生命长江》聚焦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中的时事热点问题,内容含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历史等方方面面,通过专题讲授、对谈、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音乐会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拓展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空间与舞台,为学生带来对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大河文明、长江大保护等热点问题的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透视,帮助学生认识长江、了解长江、感受长江。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长江认识中国,通过课程获得成长。

目前,《生命长江》已成为思政“金课”:不仅校党委班子主抓课程方案设计、校领导走上讲台授课,学校还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作为专题教学团队。

在《生命长江》课堂,经常有老师联袂讲授一堂课,让学生们听得过瘾、走心!“为了准备这门课,我花了大量的精力,翻阅了大量党史文献。从课程知识的架构到内容表达,无一不精心准备。”张莉老师说。在张莉老师眼里,《生命长江》不仅让学生成长,也让老师成长。“《生命长江》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方式,不再只是老师唱独角戏。她是一部舞台剧,主讲老师只是其中一个角色,教室里的每个人都是剧中的一员,全员互动,才构成一个完整的舞台剧。”她说。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姜学勤教授对《生命长江》的授课团队大加赞赏,认为是一个追求精益求精、有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的团队。“每一次备课很花时间和精力,把上百份材料浓缩成近10万字的笔记,然后再浓缩成一份讲稿。”“集体备课会上,老师们常常直言不讳地挑毛病,有种‘六亲不认’的感觉,目的很明确,就是精益求精讲好课。”……

《生命长江》第二季开讲之时,正值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之际。“继续开办好《生命长江》课程,致力改革创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不懈探索思政育人新途径。”学校党委形成共识。

根据第一季课程建设探索、教学效果和学生问卷反馈意见,结合主题教育,《生命长江》第二季作了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方面,在梳理了第一季课程设计的38个专题基础上,按照“长江战略与大学使命” “大河文明与历史长江” “中华民族站起来过程中长江流域的贡献” “中华民族富起来的过程中长江流域的探索实践”以及“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征程中长江流域的战略支撑”的逻辑展开教学。同时,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课堂互动方面,在弹幕互动基础上,将课堂时间延长至两个小时,老师讲授不超过90分钟,学生提问增加至25分钟,积极践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要求。

“在第二季课堂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地融为一体,随着老师的悉心备课和精心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入心入脑,入骨入髓。”同学们在总结中这样表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党委负责人表示,学校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改革转变,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体系,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新格局。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