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长江讲坛第39讲:丁烈云院士:服务国家战略 建设高水平大学

发布时间:2019-06-24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 李胜杰/文 徐健剑 学生记者 潘延杰/摄)继上午刚刚结束的长江讲坛第三十八讲,6月21日下午在12教405会议室,又一位重量级人物、中国工程院丁烈云院士做客长江讲坛,带来题为《服务国家战略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第三十九讲。校领导朱业宏、冯征、蒋光忠、周从标、刘荣华,以及机关及直属单位科级及以上干部、各学院处级干部聆听了本次讲座。副校长周从标主持讲座。

周从标首先介绍了丁烈云院士的有关情况。丁烈云院士是土木与建筑工程管理专家,长期从事数字建造、工程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丁院士还长期担任高校主要领导,曾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东北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等职。丁烈云院士多年来探讨高校管理改革,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方面也研究颇丰。

“对长江大学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作为荆州人的丁烈云院士从来到长大的感受谈起,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随后他重点介绍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国家战略背景。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谈到区域发展战略,结合“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具体发展实践,以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颠覆性、变革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丁院士指出新科技和信息技术等引发产业变革。在谈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背景时,他还从经济逻辑、产业逻辑、科技逻辑、人才逻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美贸易战的实质。

在复杂的新形势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面对挑战?” 丁院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要遵循两个规律:“自转规律”——高校的内部关系规律;“公转规律”——外部关系规律。在谈到“自转规律”时,他分析了学生、学者、学术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公转规律”时,他以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中国光谷交融共生,共同发展为例,强调了高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丁院士指出,“名城是孕育名校的摇篮,名校是成就名城的希望。”

建设高水平大学还要写好“两篇论文”。丁院士认为,既要写好发表在学术杂志上的论文,也要写好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他从有组织创新与自由探索、学科交叉、创新基地建设、支撑科技中心建设等几个方面分别作了阐释,并强调了要做好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建设高水平大学还要做好“两个建设”,即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丁院士用翔实的图表数据说明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在谈到专业建设时,丁院士指出,要形成人才培养的品牌、旗帜和特色;适应工程教育范式的转变;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培养方案。谈到大学精神与治理体系,丁院士以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流程再造、师生服务中心建设等为例,分享了关于大学治理与服务的经验与体会。

“高校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和资金?”互动环节,丁烈云院士还回答了现场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学生代表向丁烈云院士赠送了鲜花,校长冯征为其颁发了由水晶制成的具有纪念意义的“长江讲坛杯”。

本次讲坛由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和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主办。


丁烈云,湖北洪湖市人,土木与建筑工程管理专家。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东北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现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监事会副监事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编委会主任,《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Property Management》等国际学术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数字建造、工程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提出工程安全风险“能量-耦合”理论,创建地铁工程安全风险“识、警、控”技术体系,研发数字轨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设关键技术,构建工程质量精益控制模型、标准和平台。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1项国家标准,获发明专利9项,出版3部著作和1部国家精品教材,发表论文百余篇。

多年来探讨高校管理改革,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方面也研究颇丰。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