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长江讲坛】第25讲:汪信砚论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7-11-27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 晏亮 万钰/文 徐健剑/摄)11月23日下午,东校区12号教学楼,可容纳500人的405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后排和走廊上还站着很多前来旁听的师生。教授汪信砚正在为我校师生做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析”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长江讲坛”第25场,校长谢红星,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文学院、教育学院及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的师生一起参加了报告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国理论界近二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汪信砚教授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通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几对命题的理论辨析,阐释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成果。

汪教授说,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必须明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两个根本不同的命题。两者具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后者内含着否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这一命题的倾向。其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也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指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发展,它是以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为前提的;而后者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否定。再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同于“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也有别于“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因为通俗化只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不是大众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汪教授针对理论界在此问题上存在的几种不同观点,着眼于澄清理论是非,侧重于从哲学上进行辨别分析。他的报告高屋建瓴、博采众长,生动地论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赢得了现场师生的掌声阵阵。在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们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许多问题,汪教授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报告会后,校长谢红星向汪信砚教授颁发了由水晶制成的“长江讲坛”杯。

汪信砚,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在海内外出版著作和教材20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获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