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学院篇之五:把道德的种子播进精神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8-01-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立德树人,“立”什么?如何“树”?如何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杰出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成立于1994年的“阳光号列车”青年志愿者协会,正是这辆“满载爱心、洒播真情、学做真人”的“教育列车”。23年来,它风雨无阻地满载着近10000名长大志愿者们,走进老、幼、弱、疾人群的生活和心灵,用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感、有爱心的实践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阳光号列车”更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开进”山区,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扶贫,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长大学子高度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

23载岁月更迭,“阳光号列车”始终热心于公益事业,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奔跑在全国的10多个站点,为近5000名老人和孩子们送去爱和欢笑,打造了传承精神文明的新名片。2005年,《澳洲日报》刊发文章《中国孤儿并非都凄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将镜头聚焦于“阳光号列车”受助孤儿;2017年,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湖北高校思政网报道了《长江大学:镇上来了新“知青”支教水月寺纪实》、《长江大学“阳光号列车”暑期支教团帮助山区留守儿童拓展视野》。

“阳光号列车”志愿服务活动蕴藏丰富的“责任担当教育、感恩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励志成才教育”资源,创造出了“阳光文化”,培育出了“阳光品牌”,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阳光号列车”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提名奖和“湖北十佳青年志愿公益组织”称号。其志愿服务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第七届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湖北省2013年度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

“阳光号列车”聚焦老幼弱势群体,献爱心送温暖“不断线”

“小手拉大手,共筑古稀梦”,2017年每周日上午,近400名志愿者汇聚在长江大学13教,免费为15名60至80岁的老人,开展“二对一”的英语口语培训。耐心的辅导、温暖的陪伴,老人们学得认真且开心,对志愿者们称赞有加。

“爱传一片情,关爱老人心”,2017年每两周一次,在荆州区颐康园托老所,近300名志愿者陪伴着这里的孤寡老人,包饺子、讲故事、捶背按摩、表演节目。

“阳光照耀,天使港湾”,2017年每两周一次,近160名志愿者先后来到了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关爱30多名残障儿童,和他们一起绘画、做游戏、打篮球。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2017年7月,29名志愿师生前往兴山县水月寺镇中心学校,为140多名山区留守儿童,送去价值3000元的文具和200余本书籍。23天的时间里,师生们不畏酷暑和艰苦的条件,讲授23门课程,开展20余次家访和社情民意调研,募集10多万元用于资助特困孩子,撰写580篇支教日志。

“阳光号列车”不仅在奔驰,同时也在建设“加油站”,积聚力量。2017年,团队升级培训,陆续开展“筑梦长大——‘阳光号列车’”志愿活动视频展播、“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暑期支教风采展示、“阳光•心声”志愿者原创诗歌朗诵、“真诚换真心”志愿故事大讲堂、优秀志愿者表彰、第十二届阳光文化节等活动。

2017年,“关爱老幼群体,志愿服务阳光行动”——长江大学“阳光号列车”志愿者社会服务公益实践活动,获批了2017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重点资助项目。同时,“阳光号列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在人民网、中青网、湖北高校思政网等13家国内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并得到省委书记蒋超良和长江大学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的认可。

这是“阳光号列车”2017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23年志愿活动的节选。

“阳光号列车”的志愿者们在社会实践中触摸到真实的生活。他们迈过崎岖的山路,走进青山绿水环绕的农房,感受到党中央“攻尖脱贫”的决心,看到那一双双渴望飞出大山的眼睛,更加明白身上的责任与使命。

“阳光号列车”的志愿者们在公益服务中触摸到人性的善良。他们用真诚的陪伴,温暖着被帮助人群的心。瘫痪在床的80岁高龄奶奶、10岁的聋哑儿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的双眼满含泪水,悄悄从后腰抱住志愿者们,从田里摘来最大的玉米以示感谢。人世间最珍贵的真情,成为了志愿者们走下去的力量。

有人提出质疑,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太平淡了,总是帮助老人和孩子们,难道不能做点更“高大上”的事情吗?而我们却要大声呼唤:志愿活动虽然看似平常,却在点滴之中,把党的阳光和温暖,无私地洒在了一颗颗最寂寞、最需要关爱的心里。它丰富了许多老人的情感世界,也在众多孩子的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它更教会我们:有一种爱是担当,是责任,是感恩,是热爱,是坚守……

“阳光号列车”是责任担当教育的列车

“伍老师,我们的孩子去年参加了暑期夏令营,性格变得开朗多了。今年,他考上了兴山县一中,衷心地感谢你们的资助!”2017年7月,“阳光号列车”指导老师伍廉松带着外国语学院校友,广州某港资公司经理、中国医科大学教授等5人先后走访了山区6个贫困家庭,决定资助10名孩子10万元直至大学毕业。

从湖北思政网、长江大学官方微信平台上,许多长大校友得知“阳光号列车”在为山区的留守儿童们送爱心,也纷纷慷慨解囊,不留名定向资助山里的娃娃。

“助力精准扶贫,教育先行”,2016、2017年暑期,“阳光号列车”连续2次“开进”水月寺镇中心学校,开展了50天的夏令营活动,用爱心和知识陪伴山区里的400余名留守儿童,为他们打开一个多彩的世界,更结下了真挚的情谊。

8个年级、23门课程,志愿者们丝毫不懈怠,自学武术、手工、音乐等科目,查阅资料,研发教具,为孩子们提供细致的辅导。7、8年级的学生略显叛逆,管不住,怎样解决?课堂气氛沉闷,如何调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每晚9点,志愿者们聚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走进孩子们的世界。50天的夏令营生活是精彩的——英语课上的卡片教学、体育课上的“字母早操”、武术课上的“刚柔并济”、日语课上的朗朗书声、楚文化课上的神秘探讨、文艺汇演上的阵阵欢呼……400余名孩子学得认真、玩得开心,与志愿者们分别时,泪眼连连。“暑期支教结束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第23任“阳光号列车”会长、商英11502班吴倩在日记中写道:“将爱心传递,长期帮助可爱的孩子们。”

支教期间,志愿者们跋山涉水,6天之内,来到6个村落,每天行程20里,共计开展20余次家访。“我们采访到了镇长,阅览了村支部书记脱贫工作时间表、路线图、档案袋,参观了长大驻村精准扶贫队办公室,了解扶贫工作,收获颇丰。”

为了感谢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家长们或骑着摩托车,或戴着斗笠,或抱着娃娃,顶着38度的高温,一站就是2个多小时,不肯离开。有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却提着满篮子的西红柿赶来。临别时,家长们说得最多的话是“谢谢”。他们反复念叨着:“老师们有责任心,孩子们的暑假过得很充实,感谢长江大学!”

返校后,志愿者们心里还记挂着山里的孩子们。他们发起“暖冬计划,纸连心愿,环系山区”梦想认领活动,共募集到4个大编织袋的衣服、鞋帽、书籍和文具,寄送到水月市镇中心学校。“99公益”募捐活动更筹集近4000元爱心款。

“由于心中实在是想念,趁着国庆假期,我又去看了简彬洲。”志愿者吴倩回忆道,支教时,有缘结识了10岁小男孩简彬洲。他家境贫寒,住在水月寺镇郑家淌村半山腰,上学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再坐车一个半小时,十分不容易。没有像样的玩具,没有玩耍的小伙伴,简彬洲的性格特别孤僻、叛逆,是老师们口中出名的“难管”。或许是志愿者们的热情打开了他的心扉,简彬洲逐渐有了改变。再次见到吴倩,他的眼里充满惊喜。姐弟俩拉着手,笑着聊起彼此的生活。

在志愿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阳光号列车”暑期支教团在2017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中,荣获“优秀团队”称号。

“阳光号列车”是感恩教育的列车

“我就是冲着‘阳光号列车’报考的长江大学!”商英11702班肖芳玉同学,来自湖北宜都,从小接受了志愿者们的诸多帮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2017年10月,她加入了“阳光号列车”,每周到特殊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生活。

“阳光号列车”“助孤圆梦”结出了甜蜜的果实。2015年11月,在第10届阳光文化节的舞台上,荆州私立孤儿教养院负责人徐永福带着8名孩子,感谢了多年以来“阳光号列车”的关爱与帮助。他还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受助儿童的近况:黄风刚、雷双崇、胡来和走进军营,为国效力;王力成为一名公交司机,为人民服务;毕业于长江大学的胡国月、李来君、徐月才,已经在大城市工作安家了……

“我要向王奶奶一样勤奋学习,毕业后,带着妈妈看世界!”商英11705班的邹应莉,志愿辅导55岁的王奶奶学习英语。“父母的爱真的很伟大,用一辈子无私地爱自己的儿女。王奶奶的女儿在澳大利亚工作,临近生产,她想学好英语到国外照顾女儿。”谈起自己的“学生”,邹应莉十分激动,“王奶奶没上过高中,虽然基础薄弱,学习却非常刻苦。听课时,她总是认真地在书本上做标记;角色扮演时,她也能够全情投入,足足坚持45分钟。总共15堂课,她只缺席过一次,还让丈夫来听,回去再补上。”看着王奶奶的执着,邹应莉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下课后,邹应莉悄悄给妈妈打去电话。之后的每周,她都与父母视频聊天。

“我要是学会讲英语了,在国外就可以交朋友、购物,儿女也再不用担心我寂寞。”谈起15名老年出国英语口语培训班的“学生”,邹应莉感慨良多。他们之中,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48岁,多数是孩子在国外工作并定居了。因此,“和儿孙在异国幸福团聚”成为了这群老年朋友们坚持不懈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

“每次45分钟的课程,不知不觉就上完。结束后,王奶奶总是送给我好大一包澳大利亚糖果,还搂着我照相,让我给她取个好听的英文名字。能够帮她圆‘出国梦’,我真的很开心!”在“小手拉大手,共筑古稀梦”老年英语培训志愿活动中,邹应莉体会到了付出后的甜蜜和满足,也从内心深处明白了要感恩父母。

“小手拉大手,共筑古稀梦”老年英语培训志愿活动,2016年3月份开办,至今已有2年的历程,累计为40余名老人教授《老年出国英语会话》。通过45分钟的游戏、“一对一”练习、“微信在线服务”等,老人们快乐地学习英语,离“出国与儿女团聚”的梦想越来越近。志愿者也和老年“大学生们”结成了亲人。

“阳光号列车”是集体主义教育的列车

“我们班级特别有凝聚力,是‘阳光号列车’教会我们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善待他人。”商英11702班共29名学生,在助理班主任、“阳光号”列车长吴倩的带领下,几乎人人都参加了“阳光号列车”的志愿活动,都能讲出自己心中的感动、震撼、喜悦和牵挂。他们深深爱上了“阳光号列车”这个温暖有爱的集体。

“60多岁的杨爷爷,性格爽朗,喜欢旅游。有一次,他在古隆中遇到一个来华旅游的日本小伙,既会讲中文,还会说英语,杨爷爷见状,感到十分窘迫。回荆州以后,听说‘阳光号列车’举办老年英语培训班,他便果断地加入,开始学习口语。”商英11702班刘子豪同学,积极参加这一项志愿活动,每周都会为老人们讲授英语知识。谈起自己与“学生们”的故事,他总是感触满满:“爷爷奶奶踏实的求学态度深深震撼着我,他们的热情也带给我许多感动。比如杨爷爷,他用我的名字写了一首打油诗相赠,平时还爱将看到的英文标识拍下来请教我。”

“太可怜了,70多岁的老人,瘫痪在床,十分瘦弱,没有儿女的陪伴、连喝口水都要求人。”说着说着,商英11702班张艳艳同学的眼眶红了,留下泪水,“我很心疼,只能每次多陪陪奶奶,给她擦擦脸、按按摩。”“但我也很感动,很骄傲能成为‘阳光号列车’的一员。有一次去沙市特殊学校,我看到同行的一名志愿者,晕车严重到坐动车都难受,所以平时很少回家,却为了陪一个聋哑男孩,在公交车上坚持了30分钟,吐了好几次,只为赶到学校教他画画。这一幕永远刻在了我的心底,无论多苦多难,都激励着我不言放弃,保持初心,致力于公益。”

“从事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17岁的聋哑男孩,虽然他听不到也不会说话,但特聪明,画了好多画,还送给我一幅。”商英11702班的肖芳玉高兴地说,“望着这份珍贵的小礼物,我的内心十分满足。仅仅两个小时的相处,他已经将我视为朋友。残障孩子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渴望被关爱,非常重感情。”

“我们都很喜欢‘阳光号列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带给大家爱、温暖、乐观向上的力量,还有开心和感动。”商英11702班王梦娟分享着她的志愿体会。

搭乘“阳光号列车”,商英11702班成了有爱的集体,每个月班级考评都在年级前3名;外国语学院成为了有爱的集体,摘得一系列荣誉:“2013年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从2015到2017年,连续3年获得学校“标兵学生会”称号。

奔驰的“阳光号列车”在不断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也发展壮大了:2014、2015、2016年,“阳光号列车”分别获得“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湖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2017年,“阳光号列车”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重点资助项目。

是什么让“阳光号列车”奔驰23年不停息?

有怎样的老师,就会造就怎样的学生;有怎样的学校,就会培养怎样的学子;有怎样的文化,就会滋养出怎样的青年。

有一股榜样的力量,在指引,在召唤。

23年间,“阳光号列车”遇到了一群极富感恩情怀的社会人士;遇到了一群心系母校、坚守梦想的校友;遇到了一群默默奉献、耕耘希望的老师……在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尊重青年、相信青年、相信未来”的号召中,砥砺前行。

李春安,“阳光号列车”首任会长,现为武汉春田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持续23年关注和帮助徐永福孤儿院的孩子们,爱心如江水绵延不绝。2017年,李春安带着书籍和食品,走进“阳光号列车”在水月寺镇的支教课堂,给孩子们讲故事,与志愿者们聊生活,其乐融融。他还决定,定向帮扶资助一个贫困家庭。

伍廉松,外国语学院分团委书记,在母校学习7年、工作10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记忆,留在了外院。作为“阳光号列车”的指导老师,一年又一年,他放弃了暑假休息,带着志愿者们,奔赴贵州、公安、天门、兴山等地,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站点”,任劳任怨,不曾停歇。无论在哪儿,他总是心系师生们的生活和安全,不忘采购食材、亲自烹饪,以给大家改善伙食,或是在每次走访前预先探好山路。“虽然很操心,但更开心。我切实地体会到:‘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和‘实践出真知’的内涵。”每次支教结束,伍老师都会说,“看到学生们成长了,听到长大被认可了,见证大家的绵薄之力换来无数家庭的笑容,再累也值得!”

杜岳青,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学生心中的“91年美女教师”。“阳光号列车”驶入水月寺镇时,她放弃了假期回家乡避暑,毅然选择来到大山里,全程陪伴着志愿者们。23天的支教生活,她和学生们一起努力,无论是帮助大家分析教案、排练节目、调整授课模式;还是照顾起居,在厨房忙活,都事无巨细,圆满完成。

鲁志荣,长江大学“2017年教学名师”,深受同事的尊重和学生的喜爱。她醉心教学,关爱学生,脸上总是挂着迷人微笑,用甜甜的嗓音上课。20多年来,她坚持担任班主任,给予学生“妈妈般”的温暖。每当“阳光号列车”举办英语培训类活动,她就会利用休息时间,给志愿者们补习、指导,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王峰博士,热爱学术,在“唐诗翻译”领域颇有钻研。2017年,获批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成立长江大学口译协会。同时,他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独创教学模式,每周留出三晚,带领近20名学生,“打卡”训练英语,成效显著。

马颀,长江大学演讲与辩论指导老师,连续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演讲赛等,既当专业教练,又做后勤保障,是学生心中的“暖心姐姐”。2016年,她指导许理科、江晨阳同学一路过关斩将,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二等奖。

外国语学院还有许多这样的老师,他们用爱心、责任和智慧,浇灌着学子……

每年暑期支教,长江大学精准扶贫队的张晓明老师总是热情地帮助“阳光号列车”的志愿者们。确保寝室热水供应、教室如期借用……张老师在政府、学校之间反复协调工作,保障师生的安全和生活。他常常和自己的“三人小分队”,给志愿者们当向导,爬过一座又一座山,访社情民意、讲扶贫故事,毫无怨言。

还有学校团委、发展规划处、宣传部、国资处、精准扶贫队等领导和老师,多次到山区看望“阳光号列车”志愿者,给他们送去甘甜的西瓜、温暖的关怀。

学校党委书记朱业宏多次为“阳光号列车”题词,寄语志愿者:具有国际的视野、全球的胸怀、天下的智慧,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校长谢红星也多次高度肯定了“阳光号列车”的爱心行动,勉励师生再接再厉,成为有担当的青年一代。

在这样一群又群、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激情、有爱心、有学识”的老师的示范和影响中,“阳光号列车”的志愿者们逐渐地明白了:“有爱才有责任”、“责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坚定的信念能迸发出巨大的激情与力量”。

有一股力量被激发——自我教育

在闭塞的山区,一栋栋简陋的房子里住着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眼底深藏着对知识的渴望,还有对斑斓世界的向往。分别时,他们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紧紧抱着志愿者,不舍离开。那一刻,在“阳光号列车”成员们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们暗暗下决心:努力学习知识,呼吁更多朋友,帮助这群朴实的人儿。

在荆州区颐康园托老所,每次志愿活动结束,一双双干枯粗糙的手紧紧拉着志愿者的衣角不愿松开,混浊的双眼滑落下不舍的泪水。即使孩子们已经走远了,仍然有许多拄着拐杖盼望的身影,站在寒风里久久凝望。每睹此景,志愿者们的心会“咯噔”沉一下,更加体会到,要孝敬老人,同时思索,如何改善养老环境。

在沙市特殊学校,为了感谢哥哥姐姐的辛勤付出,残障儿童手工编织出星星作为礼物,让志愿者们十分感动。孩子们虽然身有缺陷,但心灵手巧、坚强乐观。志愿者们感悟着:人生要知足、逆境中也要快乐地成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一种精神在引领——温暖、光明、爱心、活力、奉献的“阳光文化”

一个人的成长,一个社团的发展,一个组织的壮大,需要一届又一届师生的“接力式”努力,需要各种力量来共同推动。其中,“文化的力量”是最持久的。

“阳光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凝聚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在“阳光班级”创建、“阳光寝室”表彰、“阳光青年”评选、翻译经典诗歌、外文剧团展演等一系列活动中,外院学子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更感受到了快乐、激情、活力和爱。

“阳光号列车”就是在这样一个有爱的时代、一座有爱的大学、一种有爱的文化中,在一群有爱的老师和学生的陪伴鼓励下,走得越来越远。未来,“阳光号列车”还会在“阳光精神”的滋润下,提档升级,奔跑得越来越有力量……(通讯员 张涛)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